贾母忙扶起跪在地上的两人,虽然她心目中的忠仆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忠心,然而那些人到底是外人,她虽然为此伤心,但是自家子孙的出息孝顺足以抚平她所有的负面情绪。
罢了罢了,既然他们不忠心,那就直接赶他们走就是了,这世上难不成还会缺听话能干的下人?
贾母一下子想开了,她笑着道:“能看到你们这般就够了,既然那些下人不听话,赶他们出去就是了!”
贾母笑着说完这些话,想了想,又补充道:“只管把他们赶出去就是,对外只说以前家里太过张扬,行事不妥,方才有此一劫,因此便缩减人手,闭门思过。”
这样一来显得他们认错的态度好,二来也保住了家族的名声,三来也不至于对那些下人太过严苛,毕竟若真是让他们担下了中饱私囊的名声,他们在外头只怕也找不到好活计养活自己,到底也是主仆一场,好歹给他们留条活,况且这样也算是积德了。
贾母既然有此吩咐,王熙凤等人自然是赶紧应下,此时便已经是尘埃落地,有了决断,而众人看向贾蔷目光又变得不同了,毕竟在外头找到了宝物,那可能是他运气好,但是现在贾蔷能够说服贾母无疑是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他的能力,这便不仅仅是用运气就能够形容的了的了,自此,众人总算是认清楚贾蔷与其他贾家男人的不同。
事情既然已经确定,贾母便又看向贾蔷问他道:“蔷哥儿可还有计划?”
贾蔷一笑,道:“倒是还有一事,侄孙拿不定主意,还请老太太替我参详一二。”
经过刚才的事,贾母已经看到贾蔷改变贾家的决心,她心中颇觉欣慰,贾母知道贾家这个时候急需一个能领头的人,她虽能叫众人信服,然而她年纪毕竟大了,支持不了多久,更何况她是女人,管的也只是后宅,外面她总是顾及不了。
原先她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可是宝玉却让他失望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贾家又有希望了。
贾母感受到了贾蔷的决心,又知道他是有计划的,并不是胡改一气,便对他放心许多,这会儿听他说是帮忙参详,却不再当真,只想着替他把关就是了。
“你只管说就是,长辈们总能替你把关的。”
听到贾母语气的改变,贾母总算放了心,他之所以表现的这么强硬,便是为了改变他们心中对自己的印象,好夺取贾家的话语权,既然他能让这些人听话一次,便能够让他们听话第二次,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了自己的强势,便会慢慢习惯听从自己的安排,他就能够大刀阔斧的改变贾家了。
☆、商议
贾蔷接下来说的事情便是贾家住宅簪越之事,事实上自从第一代荣国公去世之后,贾家的住宅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保持着一等国公的规制。
除了住宅,包括祭祀在内的重大活动,为了维持体面,即便现在贾家的爵位不再是国公,仅仅为了面上好看,贾家也依然保持着国公府的规制。
这并非贾家一家所为,大多数勋贵之家都是这样做的,皇帝也并没有追究,看起来是无关痛痒的错处。
但是贾蔷深知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簪越是一项很大的罪过。
贾蔷读过很多史书,在史书当中,那些乱臣贼子或多或少都有簪越的罪过,而同时他们身上也会背负着其他罪名,比如说陷害贤臣,残害良民,而不管他做过多罪大恶极的事情,论起罪过来,簪越这项罪名必然是排在前列的。
这代表着这个臣子有过不臣之心,这便触犯了皇帝的底线,在这个人治的时代中,什么罪过都可以由皇帝赦免,唯独这项罪名,一旦担上,很难逃脱。
然而让他觉得奇怪的是贾家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贾家现在袭的爵位是一等将军,按照红楼梦中所说,应该是降等袭爵,所以贾家最初的爵位是一等荣国公,而到了贾代化这里变成了三等荣国公,虽然由一等变成了三等,但仍然在超品之列。
依然保持着国公府的规则倒也能说的过去,而到了贾赦这里,再降一等,便成了一等将军,便是一品之位。
超品和一品之间看似相隔不大,却是天壤之别。
为了划分阶级,维持礼教,朝廷在礼法上有很多规定,每一个阶级该用的物品、该有的标志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严格来说,贾家现在应该将国公该有的规格全部都收起来,否则便是触犯了国法,该受到惩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