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一点。
大概是大家觉得臣子冒用用皇帝的东西才算是簪越,而他们这种做法并不算得上什么大事。
但贾蔷却知道,这种隐藏在人们注意不到的细节处有时反而会决定成败。
看似大家都不在意,但一旦问起罪过来,这项罪名可比原著当中贾家身上背负的所谓参合平安州事端、虐害百姓,、包揽词讼的罪过大得多。
事实上,贾蔷其实不应该在乎这些东西的,等到他将九鼎之中的兖州鼎献给皇帝,他的功劳不比当年的荣国公差,即便不是国公,应该是侯爵伯爵之列,而以他的功劳很容易得到皇帝的宠幸,只要皇帝信任他,些许簪越便不会被人放在眼中。
但贾蔷却不得不为未来考虑。
他知道,在地下隐藏着很多惊世宝物,有些不为人知,而有些已经被发现。
中国的考古学起步得很晚,又碰上那时候国家衰落,很多东西都被外人以各种理由侵吞,又或是在战火中毁坏,以至于只给后人留下遗憾。
而有些宝物却是被前辈发现,为国家收藏,他这个后来者也只能够远远的看着,顺便哀叹一声,自己为何生得这般晚?
但现在他有了机会,可以保护那些曾经给后人留下遗憾的宝物,以及那些他不曾亲手接触过的宝物。
贾蔷热爱这个行当,他愿意为了这个考古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然而他同时又清醒的意识到,这并不是考古学已经成为了正规行业的现代社会,古董仅仅是人们的喜好,去发掘那些遗迹的多半是盗墓贼。
即便他身居高位,也不可能去探险那些古墓,也只有在乱世当中那些军阀为了筹集军资,才会资助盗墓贼,让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身影走出来。
除了那些古墓,他能探索的便只剩下那些遗迹了,可是在这个封建思想盛行的古代当中,有些东西一旦被发掘出来很有可能就会参杂入神鬼之说。
而他很有可能被当做神棍。
贾蔷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但是继续考古事业是他永远不会动摇的目标。
不过随着他的位子高升,他也会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为了保护自己,他必须要剔除自己身上的弱点。
收服贾家人是因为这个,而现在改变贾家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
贾家人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犯了国法,贾家人虽然有些无法无天,并不将法律放在眼中,但是身为官宦人家,他们却很清楚有些事情是他们能够裹得住的,而有些事情是他们裹不住的。
更何况贾家现在这种情况是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万万不能在这个关头再犯什么错误了。
因此当贾蔷将这件事情提出来之后,贾家人一时有些慌乱了。
幸亏家里还有个定海神针,才不至于让大家没了方寸,平静之后他们有万分庆幸,幸亏贾蔷提前发现了,要不然他们在被人参上一本,那贾家可真是复兴无望了。
不过叫贾蔷说贾家人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项罪过固然大,然而却不是谁都有胆子提起的。
毕竟当年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之后多多少少都触犯了这项法律,后辈子孙在继承前代的爵位之后,有谨慎小心的默默的改了,也有人根本没注意到这项事,有的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放在心上,所以没改。
不过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仍然使用着祖先时的规制,若是有人提出了,岂不是犯了众怒。
目前来看,还没有人和贾家仇大到情愿犯众怒也要将贾家人打倒在地的。
只是以后就难保不会有了。
这件事相比前一件事来要容易的多了,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贾母还要再问贾蔷可有什么意见,不过贾蔷今天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再多说,反倒显得有些锋芒过盛,因此他也只是笑笑推辞了。
倒是贾琏见着贾蔷提出的建议只要有理有据就能够被通过,他也想有心想要树立自己作为家主的威风,因此便想了想,择了自己平常管家时所见到的弊端提了出来。
不过贾琏这人一向谨慎,胆子也不大,他提出的问题虽都切中弊端,却多是不痛不痒,自然无人反对。
虽是如此,但是他的表现也和往日大不相同,倒也叫贾母等人心中安慰,虽然家中遭逢大难,但家中子弟出息,却也算得上是大难之后有后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