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同人)盗墓迷城_作者:土方露儿【三部完结+番外】(224)

  我有些不好意思,一咕噜翻身滚下地去洗脸刷牙,之后和大家将昨晚剩下的鸡肉一扫而光,一行人继续赶路。

  村长的侄子有意无意往我这里瞥,但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敌意,充其量是好奇。我决定按兵不动,装作憨厚的样子继续和他们有说有笑,心里早有了定论,只要敢对我不利,先下手为强。

  下午时分我终于看见半山腰露出的几排房顶,在遍山的绿色中若隐若现。村子坐落在25度倾斜的山坡上,前后排房屋的落差有几十米高,中间用砖块和石头垫出一条条小道,像无数蜿蜒的蛇,偶尔跑出几只鸡挡在路中间,总算有点步入人类社会的气息。

  村医的诊所在地势更高的地方,这里不似平地,后面的人需要举起担架才能保持平衡,从这点来说山民们还算朴实,送到地方水也不喝一口便离开了。

  诊所不大,属于前店后院的格局,几平米的小屋放进一张条形桌就很挤了,转身都费事,靠墙的铁架子上摆满各种药品,更多的中草药装进麻袋直接丢在墙角。

  村医穿着一件发黄的白大褂,长得眉眼白净,一看就不像山里人,后来打听才知道,和天津范差不多是移民过来的,不过他的经历更耐人寻味。

  村医拨开小花的眼皮检查一遍,然后吩咐助手抬进后院的一间平房里,“不用担心,醒过来也就一半天的时间,我先给你朋友输点营养液。”医生大概猜出我的心思,未等我作声先给了一颗定心丸。

  我见他年纪相仿就闲聊几句,没想到竟聊出半个老乡来。两个人熟络了,话自然也多了起来。他以前是学医的,在杭州的医科大学读书,三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入赘到这村子,扎根后成了当地的村医,负责附近山村的医疗。一周两次出诊,每次要经过几道铁索才到达其他的村落,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叫他索道医生。有时邻村有急诊,半夜出门也是有的。

  别看诊所小但生意挺忙,聊天的功夫总有村民找他看病抓药,我让他先去前面忙着,自己在屋里坐会儿,输完液再喊他。

  他给我沏了一壶茶便离开了,我品了一口是大红袍,心说这大夫真舍得下本,用这么贵重的茶叶招待客人。

  大红袍每年的产量非常稀少,被誉为“茶中之王”,茶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我曾在三叔的店里喝过大红袍三代,老狐狸在耳边唠唠叨叨,说这三代的价钱100克要1万多,让我省着点喝,我就跟他对着干,故意牛饮了三大碗。现在品起来,和我在杭州喝到的茶叶口感略有不同。

  我端着茶碗在屋里瞎晃悠,农村喜欢在客厅或屋里摆上供台,供奉五大仙或土地公土地奶,更讲究每日三柱高香,我瞄见这家人供桌上摆的香炉造型奇特,怎么看也不像山沟里该有的摆件,出于职业敏感走近一端详,竟是明朝时期的古董。

  香炉精品在宣德,即便是乾隆盛世中也难仿制宣德炉,所以市面上充斥假冒的很多,我看款识为【大明宣德年制】,其中【德】少了一横。别小看这一横,有与无就决定了香炉的真假。

  这只香炉双耳为金猊头,炉身绘有荷塘藻,中间穿插八条金鱼,寓意金玉满堂,炉盖镂刻五蝶捧寿的纹饰,典型的熏香用的手炉。明清熏炉的制作和使用进入繁荣时期,几乎人手一个,使用这种炉子的要么是婀娜多姿的官家小姐,要么是牙齿掉光的老太太。

  香炉的网盖插着点剩的香头,我心说太暴殄天物了,回头和主人家商量商量,找个合适的价格收过来。我虽不是专业的虫儿倒,可既然让我撞见,总不能让机会白白溜走。

  说到虫儿倒,我又想啰嗦几句。古董行里除了出货走货,再有一个小分支,通常一至两人不等,不下地也没有固定的货源,全靠去偏远山区收取古董,有一定的概率能淘到硬货。这种人有极强的头脑和毒辣的眼光,完全白手起家,像虫子一样见缝就钻,属于行业中的鬼才,称为古玩虫儿或虫儿倒。

  我认识过一个虫儿倒,还引出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话说虫儿倒去某贫困山区倒倒儿,山区有多穷呢?拿一家人当例子,只有老头老太婆两个,一床棉被一盖就是二十几年,从没有换洗过。虫儿倒正是相中了这户家人的棉被,看了一眼就认定是个好物件,当然这话事先没有告诉对方。

  他以收棉花的棉商身份和老头老太谈妥了以旧换新,因为手头没有现成的被子,他回去准备好第二天再来取。老两口得了新棉被非常高兴,一高兴人就容易犯晕,一犯晕就容易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