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亲队伍在柳花湖小筑的大门前停下,李沅安排的家人也早已奏乐鸣炮相迎,冰人从素帷小轿中先走出,和廖知拙一起去厅堂迎接新娘。
林黛玉在兰芝院中的卧室内,旁边的嬷嬷、丫鬟仍忙忙碌碌地在她头上摆弄着,好像不到最后一刻就绝不停下。
李沅在一旁端详了片刻,挥手朝她们道:“已经非常漂亮了,今日发慌的可不是你们,且沉着些!”笑完她们,又转向黛玉道,“妹妹这身打扮,比天仙也不差什么!”话还未说完,听到小丫鬟来禀报,迎亲队伍已到。
她合掌笑道:“来了!”起身时,俯在黛玉耳旁,“待入了洞房,定会让你家夫君看傻了眼!”然后,笑看着她红透的耳朵尖儿,伸手从托盘里取了薄如蝉翼的盖头蒙在她头上。
李沅牵着黛玉的手,慢慢走进正厅内,廖知拙等人已经等着了,由于林廖两人并无长辈在,且满屋子也都是年轻人居多,看到新娘一身红裳,纤纤袅袅,如扶风折柳般,都哄闹起来。
廖知拙看着蒙着头看不清面容的丽装女子,心神恍惚了一下,思绪飘散开来:她究竟是那个娇声唤自己哥哥的小姑娘,还是那个曾经心碎、悔恨落泪的少女?如今竟成了自己美丽又好似陌生的新娘?
只一瞬间,又仿佛这三个形象都合而为一,成了自己牵手一生的娇妻伴侣。
他走上前和黛玉紧挨着,向李沅施了一礼,并向她敬杯茶。本来此时,是应该向新娘子的父母献茶,如今他们都不在了,黛玉又认了她作姐姐,长姐为母,索性就向敬了,以示二人对她的谢意。
李沅喝了茶,向黛玉道:“以后,我就是你亲姐姐,他若待你不好,只管来找我,我自有法子让他不好过!”然后又转向廖知拙,“你问问你们王爷,军政上的事听他的,家务事,却是听谁的?”
廖知拙含笑回道:“姐姐且放心,若我待玉儿不好,不等您开口,王爷就不会饶了我!”
李沅也笑了,然后将红绸递到他手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可记清了!”
廖知拙接过红绸,郑重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时,宽大衣袖中的手,轻轻碰了碰黛玉的手臂。
本来莫名紧张的黛玉,突然镇定下来:跟着他的脚步走就好,无需担心是否会磕碰到,也不用问去往何处。
林宅这边,宾客已陆陆续续到了,管家林瑜经过这么多年磨炼,更是沉稳有度,迎侯着众人说着客套话。
突然,他看到一顶四人抬的枣红凉轿停在了门前,心思一动,赶忙招呼长喜、长乐替他招待其他客人,自己提了衣摆匆匆走上前,向着随轿的管事低语道:“未曾想到汉王殿下竟来了,快快里边请!”
于是他引着轿子进来大门在仪门前才停下,一边引着汉王来到一僻静优雅小院内,一边向汉王告罪道:“只因家中无长辈,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汉王环视四周,坐下喝了口茶,摆手说道:“我自明白,你且去忙!”于是林瑜吩咐了长平几句,暂且离开了。
不多会儿,就远远听到器乐声传来,门前围着看热闹的小孩子们,嚷叫着:“花轿来了,花轿来了,快看新娘子啦!”
好似看到了人马的影子,林瑜忙吩咐下人把鞭炮点燃了,又招呼围观的人,腾出路来,终于看到廖知拙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走近,挨着的是一顶八人抬的大花轿,后边还有两顶蓝绸小轿随着。
廖知拙翻身下马,先向周围人道谢,并请他们入内吃酒席,然后引路,向正堂走去。跨过大门,转过仪门,来到正堂前。冰人和嬷嬷先从蓝绸小轿内出来,并向廖知拙点点头,他自是明白,从许叔桐接过一张缠了红绸的弓和三支长箭,搭箭上弓,“砰砰砰”就是三箭直射在花轿门上,周围人一片叫好声。
冰人和嬷嬷及随行的丫鬟都忙上前,从花轿内将新娘迎出来,并将她送到新郎身侧,才退了一旁。
林黛玉一路晕晕乎乎,也顾不得周围人,只紧紧捧着宝瓶和鲜花,下了轿仍感觉晃晃悠悠站不稳,犹如在梦中。幸而红锦帕薄而透,隐隐约约能看清人影,心中稍安。
廖知拙留意到丫鬟在黛玉身旁搀扶着,这才启步跨进门槛,来到正堂内。
正堂上方是一副高山流水图,下方摆着张大供桌,桌子上除了红烛、香炉、鲜花,就是四个牌位,正是两人双方父母的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