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108)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二人未曾料到,再次相见之时,已是一年之后,长女采采都已经呱呱坠地,父女两人匆匆见一面,又是长达两年的离别。待他们回到姑苏老家定居时,阿童已经四岁,采采已是三岁,全家才终得团圆。

  ☆、后记

  覆育朝正史记载:

  庚子年腊月,覆育王朝中宗暴病而亡,随侍嫔妃柔妃忠烈殉葬。皇后以先帝未立太子、十二皇子乃嫡子为由,力请继承大统。太后以新帝年仅十二,无力执掌朝纲,垂帘听政。后又任命先皇之弟,忠王叔为护国大将军,镇压反贼。

  野史中却写道:柔妃,原名吕瑛,小名瑛娘,扬州汉女,父曾任翰林院编修,因美貌天下无双被选入宫中,后父亲病亡。瑛娘因性情柔和深受中宗喜爱,常常随侍左右。中宗暴病而亡之时,只柔妃一人在场。之后皇后匆忙赶到,指责柔妃祖父本是被太/宗因文字狱被杀的书生,其父改名换姓考取功名,又把女儿送入宫中,实乃居心叵测,故意用阴谋害死了皇帝。柔妃不与其争辩,为证清白,碰壁而亡。

  华夏史载:

  腊月二十三,覆育王朝中宗暴毙,京中大乱,天下群豪竞起,纷纷响应汉王。第二年春,汉军以先进大炮、火/枪突破荣将军阵线,荣将军命部下归顺汉王,并言说:天下大势尽归汉。之后,荣将军拔剑吻颈而亡,临死前遗言:先帝对自己有恩,不可不报,死得其所,不得为自己诘责他人。

  夏秋之交,汉军进入京城,汉王许伯槐入驻皇城,于新年称帝,史称圣武大帝,改国号华夏。

  华夏元年春,中原各省叛乱平定,百姓归于平静。后派精兵平定边疆祸乱。华夏二年秋,全国战乱解除。当年罗斯国贼心未死,趁着国内战乱之际入侵北方边境。圣武大帝选派神威将军廖知拙出兵镇守边关。神威将军勇武异常,四战四胜,拒敌于国门之外,后又率军驱逐数千里,重新划定边界。

  ☆、安居(捉虫)

  华夏三年春,战火已经过去两年多,硝烟早已湮灭。

  亡者已逝,当时撕心裂肺的疼痛,如今,或被刻意遗忘,或如跗骨之蛆,只在午夜梦回时令人惊痛。

  白天,活着的人还要劳碌,为着以后的生存。

  幸而这是个不错的时代。

  暂不提其他,只说官家下令,减免了大半个国家的赋税。还给孤寡老人、失祜孤童以帮扶安置。而建国之战所阵亡的将士,除了给足了抚恤金,还对家属另有优待。

  一个没落的帝国,如今好似焕发出新的生机。许多新的变化逐渐出现,或即将出现!

  一开始,百姓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待国家颁发的一条条新规、新政。但过了两年,逐渐显现的成效开始让他们惊喜,希望就此而生。

  姑苏还是那个姑苏,当初毁坏的城墙又重建了。幸而城内并未遭受大的劫难,如今又恢复了曾经歌舞升平的模样。

  只是曾经唱评弹的酒楼,成了学子、乡绅谈论时政的地方。曾经的风花雪月地,却消弭了胭脂水粉的香味,门前冷落起来。

  -

  这日是四月十八日,北极紫薇大帝圣诞,林黛玉应了林幼琼的邀约,带孩子去玄妙观游玩。

  自从在两年前回到姑苏,她就一边照料孩子,一边在姑苏女学任教。

  她如今早已是名声在外的女先生,很受人敬重。

  当初官家有意聘她为院长,只因她精力有限,且更爱教学而非教务,所以推辞了。

  这日她恰好没课,索性就乘坐小轿带着阿童和采采各处游玩一番。

  当轿子在飘香楼前停下,紫鹃、雪雁上前撩开帘子,想先将两个孩子抱下来。

  “鹃姨快让开,我不要抱,我要自己走!”阿童已经四五岁了,常听娘说起父亲的勇武,所以坚决不让别人抱,吃饭、穿衣,所有能自己做的都要自己去做。

  紫鹃也已成婚,对孩子的耐心更足了,她点头笑着说:“这里人多,我不抱你,但要拉着手,好不好?”

  阿童想了一下,点头应了。

  阿童下了车,采采才缓缓走了出来。

  她像极黛玉,两个包包头上缠着两个小巧精致的银铃铛,走起路来却没有一丝声响。她乖巧地窝在雪雁的怀里,但上半身仍尽力挺直了,不经意地打量周围人物,却不漏出一丝异样的神色。

  林黛玉最后才下了轿子。她如今成了妇人,却比少女时期另有一番迷人的风采。

  如果说那时是美貌惊人的九天仙女,如今不但有如仙的美貌、如兰的气质,更被岁月添上的一股子从容、洒脱劲儿,更令人可羡、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