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听得津津有味,问道:“你师父秋叶道长怎么个形象?他对你严厉吗?”
廖知拙回想起师父笑说道:“不,他除了在教导我时略严了些,平时反而像个老顽童,平时爱喝酒吃肉,爱收徒弟,但一旦我们学艺初成就不愿意我们在他跟前儿,所以我上边虽有五六个师兄,但我学艺期间,他们多是在外历练。那期间,我除了练武还是练武,师父饿了,就买酒肉或做饭给他吃。”
林黛玉听说他还会做饭给师父吃,惊讶极了,感叹地说道:“哥哥还会洗手做羹汤,妹妹还不会呢。”
廖知拙笑着说道:“妹妹现在身为官家小姐,自不必亲自洗手做羹汤。我那是环境使然,以前在家时,上有父母下有仆妇,当然也从不曾亲自做过饭。可惜待我终于学好武我父母却接连去世,竟从未给他们做过饭。”
林黛玉听了若有所思,一会儿又问道:“上次听哥哥话里的意思是想以后四处游历?哥哥也不愿去科举做官?”廖知拙笑说道:“我虽然十岁多考过童子试,当时也是想像父亲一样走科举一路,但天子昏聩,奸臣当道。之后丢下了,现在再捡起也难了。况且,现如今我心境已变,也不愿再立志于为官作宰。”
林黛玉笑说道:“哥哥还是更愿意做一个侠客,可惜现在太平盛世,没有那么多不平事,无法展示哥哥事了拂衣去、深藏行与名的英姿。”廖知拙回道:“妹妹错了,其一,当今并非太平盛世,妹妹居于深宅大院,不知这静水下的漩涡;其二,我也不是侠客,我虽不愿将这一身功夫货与帝王家,但从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大丈夫立于世终须有所作为。”
林黛玉听了不语,心想:如今世人去圣人远矣。不说春风化雨、教化于民,保自己免受红尘俗世、功名利禄污染,尚且自顾不暇,又怎能够去解救万民?世人熙熙攘攘,为利来来往往,唯有坚守本心罢了。因此她笑说:“世人之志不外乎功名利禄四个字,但不知哥哥的是哪个?”
廖知拙听了,知道她不以为然,也不在意,官家小姐,纵使也有苦闷伤痛但终与常人的苦闷伤痛不同,夏虫不可语冰。因此他只说道:“说是功名利禄也对,从小处说是求生而为人,衣食起居自食其力,行止处事不受制于人,而后求家人和乐安居,不颠簸流离,最后求国泰民安,这恐怕是大多数世人的根本目的,其他都是手段工具而已。”林黛玉但点头不语,一时二人无话。
林黛玉轻啜了口冷茶,然后将茶盏放在桌子上,浅笑说道:“之前听父亲说这寺后山上种着上百株梅树,既有红梅也有白梅,一朝开放灿烂若烟霞,堆叠胜白云。那后山坳里气温比他处略高,梅花也比其他地方早开,现在正是盛放时节,错过了岂不可惜?哥哥可愿陪妹妹走一走?”
廖知拙也感到两人之间交浅不可言深,正觉无味,于是也立刻起身说:“确不可辜负了花期。”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人认为度化自己尚且不易,怎么还能够去关注他人;一个人认为人生在世须得济世救民,有所作为。
一个向内修心,一个向外入红尘。
殊途同归。
另,梅花开放的时间大家不要细究,梅花的花色及香味也不要细究,因为究起来我就漏洞百出啦,哈哈~~~~
☆、赏梅
廖知拙、林黛玉及紫鹃三人随着小沙弥无音前往后山寻梅。
沿着山径曲折前行,无音一边引路一边说道:“我们这梅岭上的梅树是自建寺始陆陆续续种下的。传闻明朝万历年间,慧光法师曾居住于此,传闻法师酷爱梅树,且善于养梅,曾从深山老林里移来数株野梅,活了三株,花开时,艳若彩霞,幽香暗浮。至于为什么从三株成为现如今的一百多株,传闻仍与慧光法师有关。
据说,一日,慧光法师突然发愿,欲建大雄宝殿,给佛祖塑金身。于是他就四处云游,化缘募集善款。一晃过了二十年,才终于辛辛苦苦筹集齐备了物资开始建造。谁知才建了一半,却发现做顶梁的木头出现了裂缝,不可用了。当时一同陪同化缘的其他僧人都焦急落泪,独慧光法师冷静沉着,他说:‘佛祖已明了我的志愿,主梁必有着落,待等几日。’果不其然,过了三日,有一乡间富商送来了一椽两人合抱的楠木,说是他扩建府苑恰剩下一快可做主梁的木头,且正巧听闻大师急缺,就捐赠了出来。当时恰值冬日寒梅正艳,慧光法师就折下一枝红梅,赠与那善人。后来历届方丈都会在后山这岭坳种植梅树。如今山岭山坳都是梅树,只是现在很少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