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17)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前几日难得下了场大雪,恰巧梅花含苞将放未放,是难得的景致,施主未能得见,实在是令人遗憾。不过这两日花开正是盛极之时,也有另一番神/韵。”

  几人一边听一边行,道路只容一人同行,蜿蜒向上,待走了小半个时辰仍未看到一丝梅影,就停在半道上歇脚。紫鹃扶着林黛玉挨着山石歇了会儿,便问无音道:“小师傅,还有多远,怎么看不到一点儿梅花影儿,也闻不到一丝儿梅花香儿?”

  “小施主莫慌莫慌,就到了。”无音小和尚神秘地笑笑。

  几人又前行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渐渐闻到了花香,丝丝缕缕,若有若无,冷冷香香,好似又想诱人有要拒人。待又前行小半个时辰,翻过一道侧岭,绕过一座遮路的大石,映入眼帘的是一山坳的香梅雪海。小小的山岭,遍布梅树,红浪翻滚,雪海潮涌,一阵细风吹来,红白的花瓣夹裹凌冽的幽香扑面而来,落在衣衫上,发髻上,眉梢上,竟令人不忍拂去。

  沿着山径进入梅林中,只见阵阵风过,梅花化作红白玉蝴蝶,翩翩而落。

  待进入山坳中的亭子中,几人一边歇脚一边赏梅。

  林黛玉也不怕寒凉依着栏杆,指着面前的一株近三丈高的红梅,兴致高昂地问无音道:“这株红梅应有一百多年的树龄罢?”

  “施主所料不错,确有一百多年啦。当年慧光法师植下的三株,其中二株红梅,一株白梅。之后历年再植的梅树也多是红白两色,只品种略有不同。”

  林黛玉听后,但点头不语,她伸手拉过一枝斜逸至亭内的梅花枝条,仔细看了看,又轻嗅了嗅,笑说道:“红梅又称朱砂梅,花紫红色,有单瓣、重瓣之分,单就品种就有数十种。这株应是骨里红,花色深红而近紫,花瓣重叠精致,香气幽幽。”她又指着另一侧不远处的一株开白花的梅树说道:“那株应是金钱绿萼梅,属于绿梅,花白萼绿,小枝青绿。世人不识,多以其花白而称之为白梅。”

  小沙弥笑攒称道:“施主博学,我们这里虽种这些许梅树,但除了真爱梅的大师们,我们也都是瞧个新鲜,也不懂什么骨梅、玉蝶、金钱的,跟人说的时候,也只是红梅、白梅的混叫,今儿听了施主说,才知道,这一样的花色竟还不是一种!”

  “我家花园子里也有几株红梅,先母极爱,我小时听她念叨过,留了心才知道这些,不值一提。”林黛玉莞尔一笑,她提裙缓步走出亭子,走到梅树下,仰头看着那缀满枝头的娇艳花朵,清风微拂,花雨飘洒,不禁诗兴大发,慢吟道:

  寒山深处寻芳踪,疑路忽而竟相迎。

  燃燃火焰透玉骨,翩翩冰蝶绽琼枝。

  色已称仙尤不甘,十里暗香引人行。

  却问多情为那般?一样寂寞一样情!

  一旁的廖知拙等人听了都击掌称赞,廖知拙也来的兴致,伸手折了一条梅枝,说道:“妹妹好诗,可惜没有美酒佳乐以助诗兴。哥哥今日就以枝作剑,以剑舞助之!”

  动起来,与之前的演练不同,这次的剑舞,少了许多凛冽肃杀之气,多了怜爱顾惜之情,人与花相伴而舞,轻柔多情。

  花辞枝头,风恋花。

  人惜落花,花依人。

  花木也知愁,殷勤探枝着人留。

  林黛玉看着花树间的廖知拙,整个人在这无边的柔花香雨中好似整个人也柔软起来,脱去了一层冷硬的外壳,显出内里的温软、快乐来,那人不再只是一柄随时等待出鞘饮血的利器,才有也人的真实感。她想,也许,他是寂寞的,因为无人真正懂他,所以他与这片寂寞开放的梅花一样,自持而渴慕。若有人懂,那会是欢喜的事,若无人能懂,那也会珍重自己,不过于强求。

  作者有话要说:  差点哭出来,我从没留意这章我只写一千多字,所以,再加更一章吧!

  另外说明:

  1.黛玉的诗,大家将就看吧,因为这不是黛玉写的,是我胡诌的呀,平仄什么的,不要想了,我从没弄懂。

  2.黛玉关于梅的叙述,是百度的,当初查了很多资料,却都乱了,时令、花色、香味、花型等等都匹配不好,当初我为什么要写赏梅~~~~悔呀!

  ☆、年节

  一转眼几日过去,已到腊月下旬,钦天监择定于二十日封印放假,当天林如海辰时即去盐院庆贺封印一事,此后,不免会与同僚相约吃酒游玩,以酬一年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