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25)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青鸢将碗放在黛玉手边的小桌上,回道:“姑娘猜猜看?”

  “我可再不猜了,这段日子什么沉香水、荔枝膏、杨梅汤、紫苏饮,还有什么椰子水、甘豆汤,都让我尝了个遍,我这舌头都不灵了。”

  原来这段时日,青鸢对下厨做各种健脾开胃、降温消暑的汤饮十分感兴趣,隔两天都要将她研制的成果呈上来请黛玉品评。她见黛玉如此说,就端起小碗送至黛玉面前,神秘地说道:“今日这个可与以往不同,姑娘请看!”

  林黛玉细瞧了瞧,见小瓷碗中盛着琥珀色的膏汁,晶莹透亮,与青瓷碗相映更觉漂亮。就近轻嗅,有股子清甜的果香,那小瓷勺轻舀了一点儿,黏连成丝,送入口中尝了尝,不禁笑道:

  “好促狭的丫头,真当我不知道,可是桃儿做成的?”

  青鸢也笑着说:“还是姑娘的舌头灵,这也尝出来了!”她见黛玉慢慢的吃了些,接着说道:“这还是我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就是用新鲜的桃子汁,加以文火慢煎,再添白糖缓缓搅拌,直至成膏。我见姑娘平日胃口小,吃什么都不多,不若将这些制成膏,一则吃起来方便;二则取其精华,一次吃上这一点儿就够了;三则我听大夫说很多水果都是寒凉之物,这样煎煮过,不易伤胃。”

  林黛玉听了点头道:“劳你多费这许多心思!”她放下汤匙,又问道:“再过两日就是七夕,你记得将所需的供案准备齐全,当日若晴朗无雨,正好可以将我们从扬州带回来的书籍、衣物都晾晒一番。”

  “已经置办齐全了,针线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雪雁还学了几个新花样。”青鸢回复道。

  七月初七,当日一早,林黛玉起床后,就先去一楼的正堂看青鸢、紫鹃将七夕供案摆上,先是摆上了各色鲜花绿枝,又端放好了各种瓜果点心,左案边安放的是斋塔,右案边摆放的是耕牛。

  林黛玉从雪雁手上捧的匣子中,请出一尊一尺多高的九天仙女神像,供奉在供案中央。

  原来这案上陈列的全都是手工缝制的,尤其中间摆放的是天孙——织女仙子,她头戴凤冠,身着金勾红蟒袍,面容精致漂亮。左手执一柄团扇,右手素指上扬,姿态优美。

  林黛玉携众女拜了拜“七姐”,才去吃早膳并看望父亲。林如海连日心情颇佳,和衣斜躺在窗前的塌上看书,见到林黛玉,闲谈了一会儿,命长平取了两个雕花小木匣给她,说其中那个红漆木匣是她哥哥廖知拙送她的,然后笑着让她自便。

  林黛玉命紫鹃收了木匣,辞了父亲回到蕴珠楼,她先打开父亲送的那个盒子,只见里边红绸上放着一支嵌红绿宝石的黑檀木发簪,她拿起仔细看了看,放下。又打开了廖知拙送的红漆匣子,里边是一对一抹红的翡翠美人镯,甚是喜爱,就将右手上的贵妃镯褪下,换上了这对美人镯,轻摆纤手,叮当作响。

  正在这时,青鸢走了进来,林黛玉问道:“书房里的书籍都搬出了么?”

  “书籍字画全都搬出了,正在晾晒!”青鸢回道。

  林黛玉想了下,说:“咱们从扬州带来的那几箱子放在那里了,索性一并都曝晒一番,杀虫去霉。”

  青鸢说道:“那几大箱子应该是放在阁楼上。当时整理就花了不少时间,今儿要都搬出来可要费不少的功夫。”

  “怕什么,咱们弄不动那些,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妈妈,帮衬着些也就是了。可喜今天天气好,晴朗无风,错过了,又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了。”青鸢听了应声出去找人去抬书箱,林黛玉命紫鹃将手上的匣子收下,转身走进西厢书房内,将画缸内自己以前画的几十副画卷也抱到院子里晾晒起来。

  在丫鬟们上下忙活着抬箱子、搬书运画的时候,林黛玉也忙着翻晒,查看书籍是否有虫蛀、是否掉了残页,不知不觉鬓角眉梢就沁出不少细密的汗珠,连轻薄的夏衫也湿透了。紫鹃几人劝了几回,好容易让她换了衣衫,一旁歇息了。

  林黛玉坐在一旁的树荫下,看着说笑忙碌,抬头看看炎炎烈日,已到正午时分,突然想起来什么,合掌笑道:“今儿七夕,正是乞巧,我记得还有丢巧针儿的习俗。可巧,我忘记了,怎么你们也一个个都忘了不成?”

  青鸢听了,也笑说道:“我倒不是忘记了,只是我没有雪雁那双巧手,就盼着大家都想不起来,免得到时,我丢出的要么是线,要么是锥,那可就丢人了。倒是晚上,我倒要好好拜拜七娘,让我的手也巧起来!”大家听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