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57)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王熙凤和薛宝钗见状,都帮忙劝林黛玉,只将那北静王夸得天上有的、地上无的,还说王妃为人贤淑,待人最是和善,此次亲事就是她先提起,她立志要为北静王寻一名才貌无双的女子,一入王府就是贵妾,日后得一儿半女与王妃也不差什么。所以,机会难得,错失良机终将后悔。林黛玉只是摇头不应。

  王夫人见事不可为,心中不喜,冷脸了片刻,方说道:“大姑娘如今大了,你那哥哥也正值青春,尚未娶亲,且与你亦非亲兄妹,届时你若随他远行,怕是不妥。”

  林黛玉听了,立定主意到时离开贾府,也不欲与舅母等人起争端,低头不语。王夫人无奈,只能让她去了,并让她好好再想想。

  ☆、风波一

  林黛玉离开后,王熙凤和薛宝钗自知太太心中不快,于是又闲话了几句欲退下,恰有丫鬟来报说老爷回来了,于是二人借势告退,王夫人带了丫鬟婆子来到正房。

  贾政进入屋内,王夫人忙迎上去给贾政更换外衣,并招呼丫鬟打扇、盛冷饮来降暑。一通忙活之后,贾政落座,肃声说道:“我在外面与几个相交闲坐时听说,南疆上闹了起来,如今消息已传入京中,或将不好。”

  “老爷无需多虑,如今天下太平,偶有异动又怎会撼动国家根本,也只是小打小闹罢了。”王夫人虽是妇道人家,但出身将门又嫁给武门,虽家族早已不复当日阵场征伐的荣光,但自认胆识过于一般贵妇,故而她从容自若宽解道。

  贾政摇手道:“国中上下,多是如此相看,但据老夫看来,此事恐非常人所料。若是小打小闹,自有当地总督一手荡平,岂会传至京中,急需靖南王府派兵援助?”只是也知道她是妇道人家,自是不懂其中关窍,也就不再多言。

  贾府上下一切如常。

  林黛玉回到屋内,气已消了,她自从贾母亡后,对贾府恼恨之余,越发伤心失望。况且她既然决定不日就随哥哥离开,故而越发不愿与舅母起争执生闲气,自是躲了为好。

  她取出那支金簪,坐在卧室内的美人榻上,拨弄了一会儿,只听咔嚓一声,簪头与簪柄分离开,簪柄中空,内有卷纸。林黛玉将其取出,展开一看,只见这卷纸薄如蝉翼,手帕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字,却是父亲模仿母亲的笔迹写的,细细浏览了一遍,心中震惊不已。

  原来林如海重病后,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林黛玉,他虽百般安排,心中终究不安。更令他难安的是文峰寺的瑞松大和尚告知他,黛玉的良配恐非宝玉。所以他虽无法命令黛玉远着宝玉,却也需做好补救的错失,万一大和尚言中,也可挽救一二,于是就有了这封信,信中明言:

  我已与岳母商定,若你们果有情意,戊戌年二月十二,汝及笄之日,即宣定婚约,拙儿代父职送汝婚嫁。若生变故,贾家不可久留,汝可随拙儿回姑苏老宅过活。

  前瑞松大和尚曾说汝与拙儿有夫妻之相,不知灵验与否。若汝二人男未婚、女未嫁互生情意,成就百年之好,也为幸事,若果无他意,各自婚配,亦未尝不可。

  一切随缘即可。

  林黛玉看到此,心中百感交集,未曾想到时隔三年,竟又看到父亲的亲笔信,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未曾想到,父亲却原来对贾林两家的婚事也心有疑虑;更未曾想到,事情果真被父亲言中,多年情意转眼成空。

  林黛玉拿着信纸看了许久,直到紫鹃进来伺候晚膳,方收了起来。

  一入三伏天,烈日炎炎,夏蝉聒噪,只假山洞穴、花丛树荫处较为清凉。林黛玉如今非必要绝不出园一步,甚至连探春等人处也不多走动,要么读书、写字,要么弹琴、逗鸟,要么树荫、亭阁处闲游、发呆,竟别有一番趣味,越发自得其乐了。

  忽然一日宫中来了公公,只说娘娘病重,请家丁入宫探视。贾家上下一片慌乱,贾赦、贾政、贾珍等人也都慌了手脚,最终还是王熙凤点醒了大家,指定了进宫的人员,其他人在家内等候,随时做好准备。

  贾赦、贾政及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五人乘轿入宫,在公公通禀核定后才见着卧病在床的贤德妃,只可怜正值青年的元春,已是憔悴不堪,甚至连起身、说话都很艰难。亲人相见,彼此哭泣一番,因着元妃且病着,大家强忍了痛心与恐慌,向抱琴询问:“娘娘最近凤体康愈,怎会突然恶化了?”

  抱琴含糊回道:“娘娘因上次大病,伤了身体,本就于寿命有碍,悉心调养,或可痊愈。可不巧前日去往张贵妃处,回来之后就感染了风寒,吃药不及竟伤及肺腑,五七天的时间每况愈下,竟成了不可救治的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