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66)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林黛玉听了这话,仍未说话,只一串泪珠从紧闭的眼角流下。紫鹃见了也心酸不已,恰巧廖知拙走了进来,紫鹃忙擦干了眼泪,悄声走了出去。

  林黛玉见廖知拙进来,无声地喊了声“哥哥”,她有许多话想跟哥哥说,想说自己错了,当初太想当然。

  廖知拙见状,弯腰伸手将黛玉沾湿的鬓发理了理,慢声说道:

  “妹妹劫后余生,先不要想过多,等养好了身体咱们再谈此事,如何?”他见林黛玉默默点头,就让丫鬟们将薄粥与汤药端来,喂她吃。他见黛玉湿润的两眼总跟着自己,好像怕自己走掉了,就像才出生的幼猫,娇娇怯怯的,却也惹人心疼。不禁失笑出声,知道当初那个镇定自若的小姑娘真的吃了大亏,才一时这样,若以后醒悟过来,怕是要羞得躲起来。

  等林黛玉服完药,身体虽然仍酸软无力,精神头却好了不少。她满腹的心事,不能与别人讲,却能跟哥哥说说。他见过自己的狼狈,知晓自己的心思,待自己如兄如父,是真正的依靠。所以她轻声说道:“若非哥哥及时赶到,恐怕我死了都不甘心。”

  廖知拙知道她只是想倾诉一番,并不需要别人的劝慰,于是只认真听着,也未说话。

  “哥哥也知道,我和宝玉几乎算是自小一起长大,后来在长辈默许下,自然与别个不同。父亲虽然去世,但他将我妥善安置,诸多的考虑。我自无许多顾虑,有外祖母的依靠,其他人的看法,我未曾放在心上。这两三年,只顾在园子里玩乐,却未曾想到外祖母竟骤然而逝,竟仿佛天塌了一般。我当时就知道,一切都完了。可我也未曾想到后续的事竟处处出乎我意料,羞辱、难堪铺天盖地,若不是哥哥,我必一头碰死了!”

  林黛玉娓娓说来,廖知拙细细听着。听完,廖知拙反问道:“这事说小,小,说大,大,只看妹妹你怎么看待。如今我就问妹妹,就此事你怎么考虑的?”

  林黛玉皱眉想了想,说道:“若说别人的选择、做法,我其实也都明白,只一样,我想不通。”她疑惑地说道:“当初我跟哥哥说过,我二人既然心许,可为何在外界压力下,我们都没有誓死反抗,我们怎么都这么容易就妥协了?”廖知拙见黛玉身在局中,一时难以想个明白,于是向她指点道:“你应先把自你幼时离家到如今的情况,都通篇想一想,特别是你二人之间的情意,只是习惯还是其他。”

  “所以,这件事或许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那么事情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她说完,进一步默想:“当初孤零零一个人到了京城,别人只知我虽年幼却举止得体,而不知我内心忐忑,宝玉知道。后来我们同桌同食,彼此的个性知之甚深。一直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很久,却不防来了个宝姐姐,事情好像开始不可控了。宝玉的注意力被她引走时,心中不免泛酸,自己也好像成了护食的猫儿。后来回了家,后来没了父亲,一瞬间仿佛长大了,要考虑以后了。然后发现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外祖母的、舅母的、李大嫂子的、琏二嫂嫂的、薛大姑娘的、迎春三姐妹的甚至鸳鸯的、平儿的、袭人的、紫鹃的,甚至自己也有。不,不是才发现,而是以前只看穿,后来才发现这些丝丝缕缕的关系成了张网,牵扯着每一个人,也包括自己,也包括宝玉,自己再没能置身世外。无欲无求,自然坚不可摧,可惜我还是有所求的,求的是什么呢?若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我以为我们会是吹箫引凤的萧史弄玉,再不济,应是生同寝死同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再不济,应是孔雀东南枝中的焦仲卿与刘兰芝,而当阻力重重时,我们却都退却了!为什么我们退却了呢,而不能同生共死么?临脚差了一步,定是缺了什么!”黛玉苦苦思索,她觉得这个很重要,可到底是什么呢?

  她感觉自己快想到了,只差了一点点,无意中扫过端坐着的廖知拙,她心中一颤,恍然大悟。

  廖知拙看到她的表情,就只她明白了。林黛玉无奈地苦笑道:“说来惭愧,这件事,还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怨不得别人,哥哥你知道么,经此一事,我还应该庆幸。原来我们之间缺少了两样东西!”

  廖知拙见她真悟出来了,感兴趣地问:“哦,哪两样?”

  “安全感和信心!对对方的全心依赖和对未来的信心。原来我一开始从心底里就不信任未来会是好的!”她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