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03)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又过了一会儿, 唐顺之穿着七品官袍从容进殿,行云流水的行了套礼,被吩咐赐座时也举止从容。

  虞璁打量了他一会儿, 琢磨着这货是不是个书生。

  至少从清秀又俊朗的外表看,还真不像武将。

  殊不知陆炳回京之后就找了个时间跟他打了一架, 从赤手空拳到长刀利剑,各方面都占不了上风,也分不出胜负来。

  “朕今天叫你来, 也懒得客套什么。”虞璁直接示意他看看这地图,不紧不慢道:“朕有意讨伐河套,把这一块地给夺回来,但是如今虽然军力集结于京,几万人中真正打过仗的,显然没有多少。”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唐顺之对皇上这样的开门见山有些诧异,他毕竟只是一介小吏,论资历排辈,这些事还没他开口说话的份儿。

  但这个事,还真就问对人了。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急或不急,应当不看自己,而看他们。”

  如果正是用兵的好时机,哪怕说准备不充分,也要尽量把握机会。

  就如同用小力气打蛇七寸,也比竭力砍断蛇尾来的强。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他们二人的意料,虞璁愣了下,心想是这么回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顺之试探道:“陛下可知道,如今蒙古,是个什么情况么?”

  还真不知道。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黄公公给这位端茶倒水递点心,虞秘书拿文献典籍去。

  河套虽然应该是中国的,但目前还被蒙古人占着。

  可是蒙古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拿捏不准。

  自己之前一味的只想打仗抢地,如今听到唐顺之的寥寥一句,竟然像从梦里醒了过来一样。

  是啊,蒙古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虞鹤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还带了两个小太监。

  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

  虞璁随手拿了一本,还没看几行就被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之流的名字绕晕,索性吩咐唐顺之过来。

  “看完这些,你需要几天?”

  唐顺之想了想,不确定道:“一个半时辰?”

  这么快的吗?

  虞璁一拍巴掌道:“虞秘书,留下来陪唐——”

  “字应德,号荆川。”

  “好!陪唐荆川看书!”

  他总算找着这么个既不忙又有能耐的人,索性让鹤奴陪着他左右,自己带着陆炳去巡查三大营,看看新火器的投放和战车好了。

  路上二人各驰一马,陆炳思忖了一刻,还是怕他太上心,便开口道:“陆巡抚那边,已经劝回去了。”

  “这么快?”虞璁愣了下:“你跟他灌了什么迷魂药?”

  陆炳坦诚道:“就是解释了下利害关系。”

  这巡抚虽然是正二品的大官,但到底在地方值守,没有他明白这朝廷里的风云诡谲。

  陆炳从年幼时就在锦衣卫里和官员们打交道,对如何把控人心学的早已超越常人,半个时辰就说的他叔伯一身冷汗,还把自己塑造成委曲求全的无奈角色,好不被宗族那边的人再如何为难。

  虞璁听完他不动声色的讲完这些,心想自己果然眼光不错,阿彷这说把人赶回去就赶回去,也是够有手腕的。

  皇上骑着马又发了会儿呆,突然一拍脑袋:“居然是唐荆川!”

  他就是明朝那个抗倭名臣荆川先生么!

  虞璁听名字没反应过来,后来一想这个字号,越想越不对劲。

  这荆川先生,不仅是明朝唐宋派的领军人物,写出了‘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这样的佳句,他在历史上给胡宗宪屡出奇策,是抗倭的主力!

  这么个人,居然就悄无声息的考了个会元,自己居然没注意到!

  要怪就只能怪古代人名字太多记不住!

  他们一路巡查完,又去云禄集吃了个饭,算足了两个时辰才回宫。

  唐顺之一个人留在乾清殿里,一边看一边总结,就等着他们回来。

  虞璁还没走近他,那个清秀的会元郎就喜上眉梢的抬起头来。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正是时候!”

  “什么意思?”虞璁愣了下,加快脚步走到他身边,见那如山的书目全都被看完了。

  果然又是个大牛啊,这看书速度跟扫描似的。

  “陛下,如今蒙古青黄不接,俺答汗刚刚即位,微臣以为,最迟应明年出征,事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