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32)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皇帝不紧不慢的看了眼这神情复杂的三人,开口问道:“关于抽签之说,可有什么不明白的?”

  四个皇子,如果早就提前定下了继承的候选人。

  一旦消息走漏,那么极其可能引发某些人的不轨之心,指望靠扶幼帝上位,来把持大明的江山。

  可如果让这件事变得更加随机呢?

  “微臣明白。”杨一清起身作揖道:“此事,只三人知,誓不外传。”

  其他两人也迅速站了起来,行大礼以示郑重。

  虞璁默不作声的受了他们一礼,不紧不慢的又开口道:“那么此事便不纠缠啰嗦。”

  “未来朕远在西北,你们且记住一件事情。”

  “任何自西北发来的谕旨,你们不要看玉玺印章,而要看朕的指纹。”

  指纹?!

  虞鹤默不作声的拿起三枚被火漆封好的空白信件,递给了他们三人。

  “这三封信里,朕都印了一枚指纹,留作参考。”

  虞璁垂眸道:“三封信中都写了一位宫廷画师的名字,来帮你们辨识真伪。”

  这个世界上,对自己而言唯一可信的,只有指纹。

  玉玺可以被盗窃,谕旨可以被篡改。

  可是指纹不会。

  千万人的指纹都不可能同一,越是沟通交流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上一个双保险。

  早在宋朝的《洗冤录》里,就有对指纹区分和认知的明确判断。

  而且古代当兵都要造册,叫做“箕斗册”,用于辨别和鉴定每个人的身份信息。

  李承勋虽然对此早有了解,但没想到皇帝会稳妥至此,此刻更是心悦诚服,神情恭敬有畏。

  “万岁。”王守仁接了信件,思忖之后还是开口道:“倘若,微臣三人之中,有人又身有不测呢?”

  杨一清如今已经七十六岁,自己与李承勋也已年近六十,这个问题虽然令人心中沉重,却也不得不说。

  虞璁握紧了那一方茶盏,不紧不慢道:“此事,锦衣卫自有安排。”

  -2-

  虞鹤走近监牢之中,身后跟了个蒙古族的士兵。

  他神情冷漠的举起了火把,照亮了那五个挤在一起的死囚。

  五个蒙古人从睡梦中醒来,一眼就看见了他,神情瞬间变得愤懑而又怨毒,开始用外族语言咒骂。

  “没用。”旁边的那个士兵开口道:“一看就是只认死理的。”

  “杀。”

  虞鹤淡淡道,握着火把走向另一个地牢。

  他的身后很快传来撕心裂肺的吼叫声,犹如野兽临死前的哀鸣。

  在寂静的地牢之中,他的脚步声沉稳有力,清晰可鸣。

  另一间地牢同样阴冷而潮湿。

  五个人早就听见了隔壁的惨叫声,一齐瑟瑟发抖的抬起头来。

  皇帝曾经教过他,不要把他们一开始就放在锦衣玉食的环境里。

  如果已经仇恨酿成,又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余地。

  不如直接把他们放在最恶劣的环境里,看还有几个人肯低头。

  一开始因富贵相待而改口的人,未必能有几分真的奴性。

  “这个有机会。”那个蒙古士兵开口道。

  “你问他们,饿不饿。”

  蒙古语听起来叽里咕噜,像是什么怪兽在闹肚子。

  那几个人靠在一起取暖,非常不安的点了点头。

  虞璁瞥了身侧的侍卫一眼,后者立刻和其他人捧来了热汤饭食,全是中原的口味。

  被饿到这个份上,他们哪里还管有多少荤腥,都忙不迭的吃起来。

  二十个蒙古人俘虏里,要至少能挑出一个来。

  恩威并施,一点点的把他调教成忠心耿耿的带路党,哪怕不放心把他送回蒙古,也要从他嘴里敲出点东西来。

  虞璁站在三大营之前的那个高台上,一边翘着二郎腿晒太阳,一边在翻看着名册。

  备战状态开始之后,士兵们陆续的通过了体侧,及格率为89%。

  眼下经济特区的事情需要暂时搁置,而出兵的阵容也在确定当中。

  上次从藩王那里抢回了兵权,用相当流氓的方式重新把禁军确立。

  加上次等的普通士兵,一共有十五万人整。

  其余的几十万军队全部被重新分配和调度,让各地军权在藩王和政府那边各分其半。

  留六万禁军在京驻守,七万人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