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35)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麻禄点了点头,不顾其他人各异的神色,将一切都和盘托出。

  他观望陛下改革许久,更是明白和信任陛下的眼光。

  如今将这些烂疮挑破,未必是什么坏事。

  实际上,如今的军功制度,已经烂透到骨子里了。

  战功制往往是随行的太监和御史来记录情况,论赏多少人,封多少官,都全靠他们摇笔杆子。

  正因如此,这些太监会把自己的三姑六婆的子嗣全都写上去,反正也无法追究真假。

  “在弘治年间,大军于延绥驱逐鞑靼,合斩十二首级——大军扰民伤财,而上报军功者竟一万两千余名!”

  话音未落,那惊堂木便被虞璁狠狠的扔了出去,直接落在一墨盘里,溅的那些军官满脸墨汁。

  “好啊,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这一刻都不告诉朕?”

  虞璁怒极反笑:“是又等着打了败仗,让朕死在鞑靼的手里,好给你们换个皇帝?!”

  “臣惶恐!!”

  “陛下息怒!!”

  “微臣知罪!!!”

  来开会的人太多,甚至没办法让他们纳头便拜,这个时候也只能一众起来告罪。

  “是,朕知道你们的意思。”虞璁这时候连掀桌子的心都没有:“西征在即,不可能连坐万人,更不可能追究过往。”

  “可是有些事情,必须现在就做个了断!”

  这个时候,现代化的军功考核制度,就极为清晰了。

  古代的军功制度,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得失,因此毫无纪律,又容易内斗厮杀。

  可如果按照集体来整体分授,同时又注重个人荣誉及奖励,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古代同样也有群体的奖励,比如百人斩了三十人,便可算作满功。

  但这些都错乱无序,而且难以监视。

  皇帝这个时候简直想抽包冷静一下,虽然他从来都没抽过烟。

  “拿纸笔来。”

  今天,就要把这个制度,重新订个遍。

  军英阁的会议,连着开了三天三夜。

  就连皇帝的吃住,也全部在旁边的暖阁里。

  下头的文官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一瞅连皇帝带将领个个都脸色铁青,也不敢冒昧的上前攀谈。

  要知道,从前在一楼开会的时候,这些文官们可是动辄就敲桌子互相一通怼的。

  直到第四天,最终修改拟订的文件才终于出来,被送往国子监特批印书局翻印。

  第一件事,就是废掉首功制度。

  战功的记述,也不再由太监和御史来履行。

  虞璁结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双重考虑,决定按照战役情况来具体化每一个评定。

  他在此之前,建立了备战制度。

  战争的用意,被分为掠城、对冲、占领高地,等各大目标。

  所有的军功,都按照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定夺。

  而在十日后,军功制度进行集体报备和宣传之时,各军上下的箕斗册,也将全部登记一遍。

  这箕斗册,就是指纹的人工录入。

  想要领取军功,必须跟着指纹走,指纹对应人头,出发前统计一遍,回来之后再统计一遍。

  那些无关的十八代亲友想要冒领,绝对不可能——除非他们也混入军队之中,跟着去打仗。

  在战斗目标清晰的情况下,军功会更加促进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并且全程都配备了事后的考评表。

  不仅如此,虞璁还引入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概念——指标制。

  无论是教师等级评定、奖学金的申领,还是现代军队,都离不开指标制。

  朝廷按照实际军队人数,按比例给奖励指标。

  指标再根据各部队情况,逐级下发。

  从最底层开始,由群体画押统一指标的分配与军功评定。

  提升集体军功奖励的同时,还予以浓重的个人奖励。

  如果某个分队有突出的事迹需要表彰,也可以申报额外奖励,但要建立相应档案,写入文件之中。

  虞璁跟这帮中老年人捯饬了接近七十二个小时,总算是把每一条每一例都修订的清晰明确。

  他大幅度的提升集体荣誉奖励,但是无形之中,把那些浑水摸鱼的可能,统统都摘了个清楚。

  想要跟我斗?呵。

  唐顺之虽然不算高级将领之列,但是由于虞璁提前就叮嘱过一嘴,这次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