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236)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黄公公捧了新修订的文件,准备去国子监印刷通发之时,他终于起身上前,把黄锦给拦住了。

  虞璁这会儿见将军们都外出休息,自个儿趴在桌子上,犹如被榨干的可怜人。

  “唐镇府,老奴急着去国子监呢……”黄锦为难道。

  “陛下,臣有事相报。”

  虞璁听到唐顺之说话的时候,心都要凉了。

  一般白名单上的人物来找自己,十有八九只为了一件事。

  继续加班。

  再这么折腾就要过劳死了。

  过劳死也要干活。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吩咐虞鹤把大门关上,再拿个躺椅来,自己瘫着听他讲。

  这连着三天只睡三个时辰,这时候脑子都晕晕乎乎的。

  别说数羊了,这个时候他光是一瘫下来,就感觉随时能够睡着。

  唐顺之也压根不介意皇上跟橘猫似的瘫那,只接过黄锦手中的文件,把它们放在了桌子上。

  他心平气和的坐在皇帝旁边,开口道:“陛下有所不知。”

  嗯,一般说这句话,就是又要搞事情了。

  虞璁睁开眼,绝望道:“你讲。”

  绝对——跟自己的老祖宗们有关系。

  自己现在就是历史的擦屁股者,要把一个个大白屁股全都擦干净。

  陆炳候在旁边,见虞璁气若游丝的那样子,突然噗的笑了一声。

  “你还笑我!”虞璁瞪了他一眼,翻了个身趴着,懒洋洋道:“说吧说吧,朕听着呢。”

  唐顺之嗯了一声,开始讲另一件事情。

  这明代有个皇帝,叫朱瞻基。

  朱瞻基哪里都好,就是数学不太好。

  ——这样看来,估计是老朱的基因遗传,导致了后面的子子孙孙都没有理科天赋。

  这位小朱同志做了个什么事儿呢,他心疼军功制度要给予大量的赏赐,有点抠门,就开始“不吝爵赏”。

  换句话说,宁可赏官做,不肯给钱花。

  虞璁听到这儿,人都是懵的:“所以呢?”

  这不是挺好的嘛,没毛病啊。

  唐顺之用非常惋惜的眼神看着皇帝,心想果然陛下没绕明白。

  陆炳在旁边听得无奈,开口道:“正因如此,明初的世袭军官只有两万余人,到了正德年间,已经有十多万了。”

  看起来是那时候省了一笔钱,其实直接造成了武官集团的臃肿化。

  别说循例的赏赐,单是每年的薪水开支,都极其可观。

  “至于如今,已经有……”

  “你别说了!”虞璁猛地翻身坐了起来,一脸的大梦初醒。

  这哪里还有心思补个觉!再补觉大明朝就完了!

  这宣德皇帝的数学怕是跟音乐老师学的吧?!

  唐顺之看着皇帝一脸失魂落魄的样子,似笑非笑的补了个刀。

  “军官可承了特权,如今生活诸多方面都待遇优厚了。”

  虞璁深呼吸道:“这些银子权当喂狗了,优厚点也罢。”

  但是这个制度,一定要拧过来。

  无论是继承制里增加嫡长的条例,还是修改军功的升官荫庇,都要调整。

  现在想要动已经被分走的蛋糕,基本上不可能了。

  但是遏制住这个趋势,还是完全可以的。

  于是刚四散开准备回家睡觉的高级将领们,猝不及防的又被拎回去继续开会改条例。

  唐顺之继续窝在角落里,笑眯眯的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第57章

  从八月末到九月中旬, 士兵们的训练量总算减轻了些许。

  因为他们要去开会,学习最新的战功制度了。

  皇帝的诏令发下来, 再加之高层们连着十天没休息, 制定出最合理的细则出来。

  这些下头的人要是不当回事, 那就是对权力和制度的亵渎和冒犯。

  正因如此,哪怕突然下雨, 也要支个帐篷研究会议精神。

  十几万人一层层的往下传达,还有传令使向全国各地递消息, 几乎所有当兵的在听说这么个事情的时候,都懵了。

  ——这是个什么意思?

  最开始没搞懂新制度明细的时候,少数人以为这是不给当兵的活路了,还试图闹腾抗议来着。

  毕竟这首功制一取消, 他们拿命去打仗, 回来了也没法获得什么东西。

  但是原有的晋升制度被优化的同时,集体目标实施情况的奖励也被大幅度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