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黛玉尽心尽力教英莲作诗,现今英莲耐心教黛玉说话。
这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吧。
这样也挺好!
贾琏也进入四海书院读书。
但过了年开了春,柳湘莲却提出告辞。他对读书没兴趣,又不想叫秦可卿跟着他受委屈,就想自己到边关挣个功名。
对于柳湘莲的这个决定,贾琏想了想,答应了。他总不能一辈子窝在家里。而贾家在军中颇有势力,不必担心他到了军中会受欺负。
又因北边宣城总兵曾是贾代善的手下,受过贾代善的大恩,贾琏挑中了那里,写了封推荐信给柳湘莲,叫侯松和曾凡亲自护送他和秦可卿到宣城。
两人去了两个月,回来后说,宣城总兵待柳湘莲和秦可卿极好,给他们安排了住处,还亲自让柳湘莲在他身边当亲随,想必不久就能听到柳湘莲建功立业的消息。
王熙凤和秦可卿自然是难舍难分。只是此时交通不便,总不能叫人家夫妻两地分居,王熙凤纵使舍不得,也只能送秦可卿走。
柳湘莲走后一个月,贾琏正伤感时,忽地来了一个好消息。贾敏怀孕了。
林如海得到消息,高兴地扔下满堂的学生奔回了家,围着贾敏一边搓手一边打转,想要碰却又不敢碰,好像她是个瓷娃娃,一碰就碎。
此时,贾琏、王熙凤都来贺喜,贾敏见林如海如此作态,嗔道:“老爷,有孩子在呢。”
林如海这才把激动的心情收了收。
而一旁的王熙凤望着自己平平的肚子,心里微酸,这都成亲一年了,贾琏还是没有碰过她。若说是因人参那事儿,可都这么长时候了,贾琏难道还放不下么?若说别的事儿,可又是为什么呢?
贾琏心里正在纠结,并没有注意到王熙凤的神色。
贾敏怀孕是值得高兴,但有一点,贾敏已经三十多了,这个时代绝对算是高龄产妇。而生孩子,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即使健康的女人也等于要过一次鬼门关。
万一贾敏生孩子伤了身体,和原著一样,早早去世,那林黛玉岂不还是个进贾府的命?
贾琏隐隐担忧。
正在此时,忽见封氏的丫鬟来报,说封氏也怀孕了。
贾琏一听,忙抬头看周围,这里的风水也太好了吧?连着两个怀孕?
贾敏倒是真心的高兴,她刚刚还担心封氏来了,如何说话才能既不显得炫耀又不显得疏离。现今好了,不用担心了。
只是,林如海和贾敏两人都没有开玩笑说什么“将来一男一女两家就指腹为婚”这类的话。
甄士隐和林如海这情况,有没有下一胎谁都不知道。谁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男孩儿。指腹为婚的话,总有一家是女孩儿才行。但,谁家的孩子是女孩儿呢?谁家是女孩儿都不会痛快。
说到底,这些人全都是古人,思想方面和现代人没有可比性。
封氏怀孕,喜上加喜,众人自然是乐得不行。林如海赏赐了报信的丫鬟,又叫丫鬟带句话给甄士隐,“明儿的山先不爬了,等过了这几日,我再和他去。”
丫鬟答应着走了。
甄士隐和林如海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带着酒菜爬山。爬到山顶,往山上一坐,看着周围起起伏伏、若隐若现的山脉,一边赏景,一边饮酒作诗,玩儿得不亦乐乎。
四海书院周边别的没有,只大大小小的山多。
两人今日去这个山,明日去看看那个坡,一有空就爬,兴致极高,乐此不疲。所以,林如海才叫丫鬟带那句话给甄士隐。他认为,甄士隐应该也是同意的。
甄家的丫鬟一走,贾琏看向林如海,现今的他和半年前截然不同,脸色红润,身姿挺拔,走路有力,压根儿不是经常生病的样子。
或许,贾琏猜测,这也是贾敏能顺利怀孕的原因?林如海身体好了,心情愉快了,要孩子自然也容易些。
而原著中的林如海在官场里整日都是勾心斗角,心怀忧虑,心情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身体又弱,精力不强,贾敏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一个人怀孕。
同理,甄士隐也是如此。
这是好事,林黛玉有了兄弟,就不再是孤女,处境应该会好许多。
又因为贾敏怀孕,林如海不叫她动,她也不想因家务事耽误孩子,就把家事托付给了王熙凤和迎春,自己安心养胎。不时出门和封氏聊聊天,在贾琏的建议下,偶尔和林如海爬爬一些不高的山,锻炼体力,好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