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哪里听不出他意有所指,耸了耸肩道:“方才实为不得已才为之,平日我可不敢那般胆大妄为。”
荀彧显然不信:“哦?”
郭嘉道:“主公素来惧寒,亦从未如此失态,不想文若魅力非凡,初初一来,就使主公在见君心切下,连破两例。”
荀彧心中颇感愧疚,轻叹道:“若累燕司空贵体受损,彧难辞其咎。”
燕清这会儿缓过劲儿来,容光焕发地从屏风后出来了,恰听到这么一句,笑道:“分明是我咎由自取,又怎是文若的错了?”
荀彧淡道:“彧为因,自是彧之过。”
郭嘉原闭着眼,这会儿掀起一只的眼皮,目光在二人间打转片刻,道:“怎不见你那大侄子?”
荀彧默了一默,燕清即刻会意,挥手道:“都退下吧。”
下人具被屏退,燕清也不待荀彧开口,小声询道:“公达在这非常时期,执意留于京中,可是欲同何先生(何颙目前并无官职)一起谋刺某人?”
郭嘉的另一只眼倏然睁开,荀彧也浑身轻震。
再看向神色云淡风轻的燕清时,目光中就多了几分不可思议:“……敢问燕司空是从何得知的?”
燕清不过推测一下,把握虽有几分,却没想到还真说中了。
怕引起误会,迅速澄清道:“消息并未走漏,只是我素知公达虽惯来藏巧于拙,性情却有出乎寻常的刚烈一面,可谓外怯内勇,外弱内强。现董贼乘势而起,偏受袁家支持,有危害四方的迹象。以公达的性子,怕不愿徐徐图之,而要行齐桓公、晋文公的霸王之举。”
荀彧略略定心,不由与郭嘉对视一眼,方微笑道:“燕司空睿见。”
便是默认了。
谁知燕清回了一笑后,立马又神色凝重地补了一句。
“不过这事恐怕就快泄了,也别放心太早。”
荀彧:“……”
纵观汉末三国,大家似乎都不擅长做保密工作,‘事未成而泄’可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之一。
尤其牵扯的人越多,事越紧要,往往就暴露得越快,哪怕聪明如荀攸也未能幸免。
不过史上他心理素质极强大,同伙都因忧惧而死了,他还泰然自若,足足吃了几年的牢饭,终于熬到被释放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何颙跟荀爽交好,夸荀彧是王佐之才,看好曹操是平定天下的人,后跟荀攸合谋杀董卓,事情败露后被一起捉拿下狱,在狱中被吓死……
第48章 吾之子房
不过燕清虽然从史书上得知,荀攸密谋行刺董卓一事会因走漏消息而提前失败,可具体是怎么泄的,又是什么时候泄的,他也无从得知。
说服力不足,倒更像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的妖言惑众。
贸然说出口去,怕是会将人得罪,起道反效果。
念及与荀攸间的情谊,燕清犹豫了会,还是抱着无论如何必须一试的决心,写下密函一封,望他能在这方面多加留心,然后连夜遣快马送去京师。
——但愿还来得及罢。
燕清写这函时,是在接待荀彧的席间写的,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并未有要避讳他们的意思。
荀彧面色沉静,并不多看;郭嘉则若有所思,唇角含笑。
燕清很快写完,歉然道:“让二位久等了。”
郭嘉见识过燕清身上的仙异玄妙之处,对方才看似凭据不足的那话,已是深信不疑。
但也知他心里顾虑和难处,便不说穿,兀自笑道:“有美酒相伴,再久也候得。”
燕清蹙眉:“忘了你嗜酒这毛病……”
等大军开拔,再没人能督促留守本营的郭嘉了。
他要是趁机胡吃海喝,废了锻炼的习惯,那还得了?
郭嘉不慎说溜了嘴,颇感不妙,明智地选择了岔开话题,来个明知故问:“不知文若不远千里,在这大雪冰封之时,匆匆前来求见主公,是为何事?”
燕清被这话头一牵,瞬间忘了纠结郭嘉饮酒这茬,也看向了荀彧。
心里隐约有着一点希冀,却又担心是自作多情,徒惹失望。
荀彧笑了一笑。
心意早在乘车出城那一刻起就已确定,在亲眼见到风姿神采更胜传言不知几分的燕清后,更是不生半丝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