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们也有猜到一二的,自然不好意思说出来。
凤姐忙拿别话岔开话题,引着大家说笑一回揭过去不提……
一时传饭。
王夫人和薛姨妈引着李纨凤姐告退 。丫头婆子摆上饭来,姊妹们陪着贾母用饭。
宝玉苦大愁深的带着丫头婆子回怡红院吃病号饭。
第9章 贾环下落,精简怡红院
话说宝玉因贾母吩咐好生静养,故一连几天每天上午给贾母王夫人请过安,就安心待在怡红院看书写字。
忽然会写毛笔字了,写得还挺不错,又新奇又开心,每天至少写三两个时辰过瘾。
再读一读四书、诗经,乐此不疲。
这天临摹了一张字帖,端详一回,甚是得意。
一旁袭人倒了一碗茶来,笑道:“用功读书自然好,二爷也该注意身体,别太劳乏了。”
宝玉一笑,吃茶不语。
袭人又道:“才刚三姑娘来了,听说二爷在写字就回去了,茶也不肯吃。”
宝玉早留意到探春有意无意的躲着自己,偶尔眼神对上也是躲躲闪闪的。猜想大概是因为赵姨娘的缘故,想着过一段时间淡了就好了,也没太经心。
一会儿晴雯送了一本书进来道是探春打发侍书送来的。
看时是一本名家字帖,一看就不是凡品。
宝玉略一思忖,拿了刚写的字到外间,亲手交给侍书带回去,道:“你回去告诉三妹妹说谢谢她,我正缺这个。这是我才写的字,请她务必批评批评。赶明儿我还要上门讨教呢。”
侍书高高兴兴的去了。
宝玉因又想起一件事来,问道:“这些天怎么不见环儿?”
袭人叹道:“二爷问他做什么。”
晴雯哼了一声道:“还不是赵姨娘做的孽。黑了心害二爷,反而把自己害了,连亲生儿子也害苦了。”
原来赵姨娘事发后,贾府上下忙乱成一锅粥,谁也没留意到贾环。
还是后来贾环的两个小厮来报贾政说贾环不见了。
贾政命人找了一整夜未果。还是探春在一个假山山洞里面找到了,摔破了头晕死在那里。
救醒后就变得呆呆傻傻的,人也不认识了。
后来伤养好了脑子却坏掉了,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商。
贾政把他交给周姨娘暂时照管。
周姨娘因素日与赵姨娘走的近些,眼见赵姨娘自作孽不可活,不免兔死狐悲。自怜贾环年幼失母,遂求了贾政认作儿子。
贾政允了。回过贾母、王夫人,只说“知道了”,哪里放在心上。
宝玉前世看原著时就不喜贾环。环字去掉一横就是坏,贾环此人确实对得起这个名字。
现在这个情况,只要贾府不倒,贾环虽傻了,衣食无忧还是可以保证的。
倒是周姨娘人不坏,安稳识趣心地善良。如今名下有了儿子,虽是傻子,以贾政的性子毕定不会太过亏待于她,。便是探春,也定会另眼相待,多加关照。
想了一回便丢过一旁。
复回书房翻看了一回新得的字帖,兴致勃勃的临摹起来。
袭人在一旁做针线。
又写了一张,站起来扭扭脖子活动活动手腕,伸个懒腰,随收捻颗蜜饯送入口中。
低头看到胸前的玉,想起黛玉来,一边伸展手臂一边走出书房。
外间晴雯麝月两个做针线聊天。
宝玉因问前儿凤姐送的茶叶放哪了,麝月说收起来了。
宝玉命晴雯送去给黛玉,顺便瞧瞧黛玉做什么呢。又嘱咐她转告黛玉,络子不急着用,慢慢做,切勿劳乏了。
不久晴雯回来说:“林姑娘打络子呢,快好了。我看了看,真真精巧好看,跟二爷的玉很衬呢。我传了二爷的话,林姑娘说知道了。”
一旁袭人叹道:“真真是患难见真情,林姑娘面上冷,素日爱使小性子,心里待人却真。”
宝玉听如此说倒是意外。因为原著中袭人是薛宝钗的忠实粉丝,对黛玉颇有微词。
听得袭人道:“就拿这次二爷生病说吧,林姑娘每天都来,风雨无阻。守着二爷说话,念书,一呆就是半天。有时候待一整天。常常说着说着就掉下泪来,又强自忍住。”
麝月道:“有一次听紫鹃说林姑娘一有空就翻看医书。那日有一本书上说有一种病叫做什么活死人,又叫离魂。说是有的人得了一辈子好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