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六一礼物撒,看,D的RP有多好。
六月是考试月,大家一起磨刀霍霍了吗?
突然觉得既然能给奉孝开上帝视角,其实给公瑾大人开开上帝视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史书上这段记录的确不太详细,写起来好麻烦啊。望天,虽然标签上有言情,其实楠竹神马都是浮云,还是以前的“一般”好。虞翻也是D很喜欢的一个人物,尽管现在看上去是路人甲,但江东卷应该会活跃。在历史上孙权继位后把所有孙策提拔的重臣都明升暗降,或者索性一贬再贬,这就是不考虑直接在江东混的理由。
另外,一边写第三卷一边重写第一卷真的好精分啊,现在回头看第一卷的水平除了热血之外就木有了。写到现在还没让龙猫跟另外两只碰头这是什么速度 = =b,这就是考证癖的不好的地方,要是只有一个简单背景就不用看那么多了TAT。
☆、第六十六章 历史分叉
第六十六章历史分叉
上一回说到降伏了祖郎以及太史慈的周瑜和孙策二人接到了来自张昭的传信,长期以来与他们敌对的刘繇正式断气,对于刘繇手下的人马,孙策很是心动,因而考虑收编的问题。由于周瑜推断出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是管宁的CP,有着“龙头”称号的华歆,所以周瑜推荐尽管曾经属于王朗麾下,但眼光敏锐,技能数量多到直接可以跟黄药师PK的虞翻前去说服华歆和平交接。虞翻虽然答应的周瑜的要求,但提出要他去可以,但必须有一人随他同去。
对于这名来自王朗的降臣,孙策给予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信任,尽管虞翻的心中仍然存有疑虑,但孙策示意要人要钱悉听尊便。作为在三国历史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卜星相无所不精,最有可能接近黄药师的人物,虞翻曾经多次劝谏孙策不要单独去打猎,奈何孙策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而在原来的历史中,随着孙策的死去,虞翻由于殿前失仪这类的罪状被直接贬到了南海。
“当初刘繇没有投奔会(音快)稽(绍兴)而是选择了豫章(南昌)是因为许劭的建议,如今落得如此下场,许劭又向来不理俗事,而华歆是朝廷册封的豫章郡长,想要说服者两者并不难。但主公的目的并不是他们手下的幕僚而是麾下的兵士,翻请主公择一猛将随我同去收拢人心。”虞翻斟酌了一番之后,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心中的最佳人选,作为一个合格的谋臣来说,对主公进行劝诱式说服,让他相信一切的计谋都是出于他自己的选择,这种能力早已成为了必修课。对于尚未适应自己作为孙策的核心谋士的角色的虞翻来说,凡事只说三分真话早已成为了习惯。
“反正接下来也没什么大事,我去怎么样——”孙策接到了来自周瑜锐利的眼刀,“知道了,开玩笑而已,收服这点人马还轮不到我出马,公瑾你上次跟他们交手的时候又宰了那么多,而且吴郡这里还有很多事离不开。这样吧,我让祖郎和太史慈跟你一块去,到底还是一个阵营的,多少有些交情在。”孙策摸了摸下巴,用拳轻击掌心,一脸豁然开朗的模样。
“伯符!你在想什么!”好不容易逮到两个活口,而且祖郎还同山越有联系,现在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给放了,就算目前说服了他,对手下其他的将领也说不过去。周瑜知道虽然由于老猫半真半假的警告,他们这里提前有了准备,但两军厮杀之下,死伤难免。说到底,孙策手中能够动用的,都是当初他迫于无奈用玉玺从袁术手中换回的他父亲留下的班底,加上他舅舅吴景的助力才成就,都是孙家的私兵,祖郎和太史慈都是游击战的高手,加上和山越联合,山越骁勇善战,双方的战损比差不多还是到了一比一,杀得早就起了火气。虽然跟太史慈英雄惺惺相惜,但要是轻易的放了,那就算哗变也不足为奇。
“不行吗?刘繇一死,仲翔可以说服华歆,许劭在军队里又没有威望,跟祖郎太史慈比起来,其他武将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跟其他人比起来,这才是最好的人选。不是吗,公瑾?”孙策虽是这么说,他的视线方向却是投向一边装傻充愣的虞翻。尽管他对于政治斗争这类的事项不擅长,但他以敏锐的直觉意识到虞翻的顾忌,所以抢先说出了虞翻最有可能中意的人选。
周瑜瞬间领会到了孙策以退为进的手段,“好吧,伯符,不过说服他们的事你自己解决,怎么给子布(张昭)先生一个交代你看着办。”若是在其父的旧部面前先提出亲自去收服,这条提议必然是不会被通过的,到时候只要顺势推出太史慈这个人选,只要这小祖宗不要亲自范险,这些叔叔伯伯估计都会答应。“不过两个都过去太过郑重,两者相较而言,还是让太史子义去更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