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之书院青葱_作者:decelle(275)

2018-03-09 decelle

  “明珠蒙尘,不过一时。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荀彧用蒙尘来形容天子之前的经历,后者用的是毛遂自荐的典,说明只要天子有能力,拨乱反正乃是常态。

  “在下有一友人,曾引用马援一句话,如今看来,甚是贴切,‘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令君以为如何?”说这句话的,是历史上的那个周瑜,说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马援的故事,被老猫用来形容这个乱世,再恰当不过。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君为臣纲。”荀彧引用了《易经》,表明君臣关系的天然不可逆性。

  “可是子曰,‘君君臣臣’。自然君不君,臣不臣。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老猫从君要行君道,臣才会行臣道,换而言之,则是社会契约论的论调,随即扯到了《素问》里的阴阳转换,表明改朝换代不过是必然现象。

  糖猫表示,她就是在一边打酱油的,学霸的世界她不懂。他们对于王权的看法进行了初步的交换,犀利到有些离经叛道,不仅是老猫,就连与她进行学术讨论的荀彧也是如此。

  看似荀彧与老猫在讨论儒家经义,但实际上,这一人一猫交锋的关键点,是汉初黄老学说所主张的“王在法下”与董仲舒扭曲过的儒家主张“君权至上”的对立。若是在四百年前,难以想象身为世代名门的荀家,居然会有人很傻很天真的将希望寄托与君主身上。士族存在,本来是为了制衡王权,比如说类似的发生在英国的Glorious Revolution(注2),将天下寄托与一个绝对英明的君主,这本身从设定上来讲,就不该是久经朝堂风雨,熟知其中内幕的人能够给出的天真的设想。更何况从汉献帝的基因提供者来说,怎么看都不是优良的育种对象。

  见到短期之内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老猫觉得不必再浪费时间下去,说道:“令君,在下少时曾读过一则故事,据说是传自大秦(罗马)以西,说的是,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温暖的身体暖热它。可蛇苏醒后却反咬了农夫一口。如今飞鸟未尽,良弓已藏,狡兔未死,走狗将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君安知今日之走狗,非明日之你我?”许是生在不同年代的缘故,老猫对于荀彧忠于汉室的那份忠心难以体会,至于那种能让僭越称帝的袁术为之丧命的,大汉四百年的积威,她今天也没有在刘协的身上看到。她见到的,不过是一个目光短浅,权利欲超过理智的劣等品,也许在玩弄人心上,有着其先祖刘邦的特质,然而能让荀彧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死守在汉朝这个断壁残垣的理由,她一个也没看见。

  见到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就要因为老猫的一句话而变得有些僵硬,糖猫决定插手缓和气氛,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负责教导曹老板幕僚和尚书台人员珠算的糖猫与这位被宦官之女抢亲的美大叔比较熟。“令君,姑且不论身份地位,但从作客的角度开看,曹老板是开门揖盗了。(注3)”因为荀彧是正人君子,所以只要在道义上说服他,他便不会刻意为难她们。“对于喵喵来说,我不喜欢慷他人之慨的人。我们的薪俸课都是曹司空给的,请他来做客也就算了,屯田所收税负今年不过刚刚冲抵军费而已,哪里经得起这么点蜡烛的?如今还想反客为主,也不称称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年终盘点之时,糖猫毫无意外的被捉去帮忙,因为对于这些数字也有大概的印象。枣祗推行屯田才两三年,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乱烧蜡烛,花大笔钱去绿波廊买玻璃,这是出生的时候把脑子落在娘胎里了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尔等薪俸,应是朝廷所付,司空不过暂时代掌。陛下并非不知人间疾苦之人,在长安历经坎坷,在洛阳百官腹中饥馁,也曾施粥用药。”由于汉献帝在这上面确实有值得诟病之处,无论在历史记录中,刘邦近乎流氓,但在创业时,他是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努力过,而贪图享受,妒忌贤能的表现,在经由老猫提醒后,让荀彧一下子想起了更始帝刘玄(注4),这样的联想令他不寒而栗。

  “那他大概也忘记了,逃离长安那一日一船被砍下的手指,也忘记了是谁把他从荆棘遍布的洛阳,迎到了这个许都。”老猫扑哧一笑,带着嘲弄的口吻,因为周瑜的缘故,她特地看过《资治通鉴》,对于汉献帝掏出长安的那一段,记录显得分外血腥,无数的官员,宫人,为了掩护汉献帝而死去,临渡河时,很多人没有及时上船,就趴住船沿,而董承动手,把这些人的手指都砍了下来,这些手指装满了整个船底。而且,讽刺的是,即便这样危险的时刻,他都没忘记把伏后和董妃带出来,这一幕和“让领导先走”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