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之书院青葱_作者:decelle(50)

2018-03-09 decelle

  史书上多评论荀彧风骨清奇,这一点倒并非是无迹可寻。至少在这待人处事的态度上,就比那总是眼高于顶的孔融要高明不知多少倍。由于荀彧本身的身份以及历史地位,加上老猫自己又披着正太皮,她之前对荀彧所施的是弟子礼。若是对方是孔融的话,那必然是毫不避讳的大剌剌的受了。而荀彧却必然,他伸手虚扶了一把,阻止了老猫将继续行礼。

  实际上,从之前与他的叔叔荀爽的话中,荀彧已经推断出一些基本的构想。凡是某人自身的修为已经到达某种境界,自然不会去在意俗世的一些繁文缛节,也只有那些水平不太高明的,才会在意别人尊不尊重自己,是不是把自己放在眼里。荀爽与老猫之间,不仅算是忘年交,也是实质上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就是再怎么算,这叔叔实际上的徒儿也是与他同辈,他当然不会受“他”这一礼。但是这件事情荀彧不会自己说破。

  不过对着老猫,荀彧少不了考验一番,话说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么。由于荀爽的看重,荀彧所闻的,反倒都是也文科的问题。

  糖猫顿时对老猫投以万分同情的一瞥,考数学题目也就算了,哪怕是考一般的文学常识也没有问题,只是这儒家经典,那可是大大的麻烦。这些东西早就被时代所遗忘,十年多的语文教材里能有个一两篇已经是了不起了,阅读分析的古文部分,这圣人云所占的比例也是极小。加上老猫有摆明了喜欢纵横家,对于这种东西,更是不会在乎了。

  其实,只要拜读过金庸的作品,见识过黄老邪的惊才绝艳的人,估计都不会对那门子学说有啥好感度,虽然说张丹枫(注2)也不错,但糖猫的本命终究还是令狐冲。

  对老猫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荀彧是出生于世家,而这个家族的历史悠久,他的的祖先也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战国时期的荀子(名况,又称荀卿)。而荀彧的爷爷荀淑,是荀子的第十一世孙,比起孔融这种淡薄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血缘来说,他们与荀子的关系要近许多。更何况荀淑本身就有“神君”之称。比起只会让让梨子从而混了一个神童的名号,教会了千千万万小朋友从小就要虚伪的孔融,这位老人家可是敢于和那个历史上有名的“跋扈将军”(注3)对着干的人物,出言讽刺,那是经常,真是BH的人生不需要理由,风骨才学,高下之分,显而易见。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本人虽然博学,但是不喜欢研究章句——也就是历来科举考试中最为WS的一门:XX句子是出于哪本书的哪一篇哪一段,上下文是什么,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就以上主题写出一篇?字的作文。类似这样的无聊题目。他的这种作风,还被当时的一般儒学家所批评。

  所以,有什么样的老子,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在荀淑的指导方针之下,他的子孙对典籍的掌握主要是把握其要义,而不是像之后的那些所谓理学家或者是其后的语文老师一般死抠字眼,非要把作者自己都想不到的意思挖掘出来不可。这种方针实际上也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儒家发展的一个方向。

  实际上也多亏了他们是荀子的后人,比起那个在后世名满天下的孟子来,老猫对荀子的印象可要好得多。原因么,龙堂续(注4)研究的可是荀子。按照老猫一贯的习性,少不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就像因为喜欢周瑜去看了《三国志》一样。

  荀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着名代表人物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也正因为他的这两个出名的学生,使得他是不是儒家学者的这点上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后世书生争相为孔孟之道做注,而很少有有肯为《荀子》做注的。关于他的儒家身份这点,老猫自己就曾和语文老师进行激烈的争执,最终还是被某本参考书给推倒了,因而记忆犹新。

  性恶论(注5)是荀子的主张,是区别于孟子的一大标志。与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义”不同,荀子主张以“礼”,也就是社会上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本性,而不是整天说的“你要做个好人”然后就天下大同了。对于这样的观点,老猫就喜欢捧着脸,满脸陶醉的说道“好萌,好有爱喵~~~”纵横家的学说最讲使用,往往可以翻手为云,覆手变雨,这荀子的学说自然更对老猫的胃口。

  更为有趣的一点,荀子认为自己与子贡才是孔子学说真正的继承人,而不是子思与孟子所代表的“思孟派”。说起子贡,现代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地位可不低,本名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孔子的得意门生,“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算是孔子的那么多门生中个人成就比较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