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子思,名孔汲,那是孔子之孙,孟子的师傅,据说类似于《中庸》是他的着作,其他的就咳咳,那啥……不过是一个清谈之士罢了。孔融所学的正是他这一脉,因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对于孔融这个孔子的后代,荀彧也说不上有多大的尊重了,在执政方针上也往往与之相左。
而对于天命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更是一个萌点,因而对于荀子的学说,老猫自然好好感度UPUP了,在经济上,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主张,按照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见识绝对是非凡的了。比之后世动不动就祖宗规矩你敢动就是不孝的“腐儒”们,荀子的学说不知要好上千百倍。
基于上述原因,在思想上,老猫和荀家所坚持的理念有不少地方不谋而合,因而才会与荀爽相处愉快。
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在荀彧的询问中,老猫还能勉勉强强的应付自如。毕竟唯才是举这点方针上,荀彧的立场是与曹操一直的,否则,这立于朝堂之上的,估计都是想孔融和刘备那种顶着祖先那淡薄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血缘来攀龙附凤,挂着虚无缥缈的名声来使人尊重,整日里只会混吃混喝扯淡兼等死的那啥了。
没有人可以轻易的说自己一定比那些古人们聪明,智商高低那可基本上是天生的,但只要真正的学好了学校里教的那些林林总总,再怎么说在眼光上都有近两千年的优势,在加上现代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阅历,老猫总算是通过了荀彧的考验。
话虽如此,老猫也觉得筋疲力竭(话说,D也是),这种感觉就像是原本在初三的时候一日之内联考五场的疲劳感相当。所有可以先想到的知识,从历史发展到兵法要义,从史地政到理化生,全部被用来弥补文化断层所造成的空缺。这种感觉,活脱脱像是被轮回了一次喵~~~
其实,那个,实际上是老猫过度紧张了,荀彧出言询问的时候,不过是为了考较一下老猫的学问和RP,其实并不指望着老猫她全部答出来,本来只要尽力而为就是了,况且老猫又披着标准配置的正太皮。虽然这个年代不知道为什么,神童多的遍地都是,尽管还没到随便丢一块石头就能砸到的地步,但密度已是大大的超标了。但是总的来说,这里的神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和自身的见识,总会受限于自己的年龄和这个时代。像老猫这种,估计是要被当成是妖怪了。
总之,这场考试的结果,老猫很吃力,荀彧很吃惊,一句话总结就是两败俱伤。
说到最后,考试问题总算是告一段落,荀彧也终于开口,说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你们两有没有兴趣做博士?”
这句话一说,顿时除他之外,在场的两人两猫全都处于呆滞的状态。
注1:掷果潘郎,潘安,晋朝人,美男子,大家都知道。
注2:张丹枫,《萍踪侠影》的主角,标准配置的白衣书生啊,PS,请华丽丽的无视那个天雷的电视剧版本。
注3:跋扈将军,梁冀,东汉时外戚专权的代表之一。其妹为是汉顺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为河南尹。汉顺帝时因皇后的关系,梁商成为辅政的大将军,梁氏一族左右国政,141年梁冀代父亲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2岁的冲帝即位不久就去世,梁太后(即梁冀之妹)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的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另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
为人比较诡异的嗜好是养兔子,专门霸占两天作为兔苑,用来养很多兔子,比起圈地运动这种羊吃人的运动,兔吃人的时间要早了一千多年。当然还喜欢强抢民女,称她们是“自卖人”,就是传说中自己愿意卖身为奴的那种。
到延熹2年(159年),梁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注4:龙堂续,田中芳树作品《创龙传》的主角之一,南海红龙王敖绍的转生,华丽而毒舌的美青年,四兄弟中的老二。
注5:性恶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