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以省钱为第一要义,郭四弄回来的衣服都是麻质的,按照现在的说法,织数还很低,里面冲的是经济实惠比较常见的本土植物木棉,而不是保暖效果更好但脱棉籽比较麻烦而更贵一些的棉花。上襦下裤,不是士族就没有笼裙的必要,耐磨的草鞋,令人五体投地的是这个时代的鞋子居然不分左右(实际上到民国为止,鞋子都是不分左右的),然后没有袜子,最低的生活配置。即便如此,对于这群孩子来说,也比之前好多了,要知道,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有很多人有钱做襦而没钱做裤的。而对于有一顿没一顿,还要提心吊胆,防止自己一不小心被捉去,做成人肉干的小孩子来说,能够吃饱穿暖,那就是最高的要求了。——实际上与现在我的梦想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一样,扼杀了人的想象力啊。
不过据郭四表示,因为大家普遍采取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成衣的价格要比老猫想象的高出不少。
司马懿说的很有道理,当连基本的生存都没办法保证的时候,所谓的梦想与荣耀不过是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笑话罢了。
在糖猫检查卫生合格之后,这几只才被允许带到了饭桌之前,既然穿的暖和了,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了。“玉盘珍馐直万钱,”这句听上去拉风无比的话,实际上想要实践却没有什么技术困难。这句典故的原型,《晋书》中记载的何曾,号称“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吃的比皇帝还要好的“美食家”也不过是一个不是开花馒头不吃的井底之蛙罢了。有了糖猫的生物实验室使用培养皿和琼脂进行培养的酵母菌友情赞助之后,每天上万钱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真的要卖出去的话,出现某些穿越文中一个包子卖一两白银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这也是袁熙和司马懿这两只为什么会选择到这里蹭饭的原因。馒头这种东西绝对是这个年代的高科技产品啊。除了馒头之外,更为杯具的是饭,大家都知道,大米是主食,而且还是梗米,问题是这个年代的贵族也不过吃的是梁米(也就是高档的小米),两只猫一点都没有继承红军小米加□□艰苦奋斗的意识,原来在华家村的时候反正有相应的试验田两只吃一吃勉强足够,现在日进斗金了,就毫不客气的从荆州那里买回了上等的蝉鸣稻,才满足了在这个年代吃上雪白的大米饭的基本要求。而至于一般的人家,平常吃的无非是麦饭、粟饭、和豆饭(也就是大豆煮成的饭),如此讲究之下,无怪乎郭三郭四私底下猜测两只猫原来不知道是哪家贵族改头换面了。
对于几只人类幼崽来说,近年来旱灾蝗灾和水灾频发,有树皮草根啃啃就不错了,看到这大米饭和白面馒头,少不了有老鼠掉进了米缸里的感慨。
由于酵母自身的特性,尽管现在用石磨所磨出的面粉和二十一世纪的精白面粉有太大的差距,但大多数时候都能够达到食堂里卖的豆沙包的松软程度。然而,以杏花楼的肉包子为目标的糖猫对此却不甚满意,因而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蒸上一笼,现在临时整整热,送进了几个又饥又渴的人类肚皮。
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光是汤上的一层油花,抵得上小过年了。
在饭桌边上的人变成了两位数,在这一天。
对于郭三郭四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两只猫收留这群孩子的真正意图。在郭三看来,这纯粹是糖猫突然良心发现,喜怒无常的老猫一时兴起的结果。
至于心思更为慎密一些的郭四,虽然觉得平常懒得出奇,冷血的要死,估计真有人死在“他”面前,也会因为觉得太麻烦,而连眉毛都不高兴抬的老猫(小子,真说出这话你就死定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了性子。平日里,许都附近进进出出的难民不知有多少,也没见她做出悲天悯人的样子,现在这样实在是有些反常。至于糖猫的立场,按照他的理解,不用猜就知道是一时兴起用来练手和别有所图的几率是一半一半。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么久之前的是居然还被记载账上,真是太低估“怨还十倍”这句家训的意义了。最终,他还是得出了这是老猫迁就糖猫的结果。
一直到当天晚上,这群孩子坐在温暖的炕上抱着棉被的时候,一直有一种不切实感。尤其是对于范湍来说,这次的行为也是冒险一搏,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说按照常理,一个普通的奴婢(按照他的外形,再怎么都算不上美婢或者壮奴)价格一般是一到两万钱,但是近来年景不好,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卖身给豪族做佃户,其他流离失所的流民自插草标的也不在少数,所以相形之下,也很难达到这个价格。严格来算的话,就是一万钱,也不过足够他们这群人吃上一年而已。而且他们就算是有些钱也不一定保得住,活下去的话,恐怕有些问题。不过要是吃食的标准折合成猫家这种饮食标准的话,估计只能吃上两三顿而已,更不用说其他的什么衣服等杂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