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皇和母后的生母皆是穆如氏,又惊觉这差不多会是母后临终前对自己说的最后一番话了,为让母后去得心安,牧云凛在母后的床前立下誓言,永不废穆如家。
想到母后即将离去,唯一一个他敢于将心中所有想法告知的人要走了,纵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也是在母后的床边嚎啕大哭起来,说出了他这些日子想说却一直不敢说的话:“母后只想追随父皇,却一点都不想管还需要母后的凛儿。母后一走,凛儿今后还有什么欢乐可言?”
母后还像幼时那样,抚着他的头,对他说:“父皇可比凛儿更需要母后呢。你父皇到了地下,肯定仗着自己习武多年,不愿加衣。可是下面冷啊!若母后不早点过去,你父皇会冻病的。等母后到那边,你父皇肯定会笑着说,他是为等母后来,故意不加衣的,就是为了让母后记得,他还在地下冻着呢,让母后早些过去。凛儿,你不能一展欢颜,是因为你虽有帝王心性,可是疑心太重了。虽然世上的很多人是为了你的权柄而接近你,但是你又何苦疑心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人呢?凛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母后希望你明白,有些事情不要计较太多,否则受苦的只有自己。你手中就是有再多的权力,失去了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又有何用呢?”
听闻母后这段话,牧云凛终能放下心中的顾虑,召皇妹和皇弟们入宫,一起送母后最后一程。
母后笑着同他们说了一会话,似乎是意识到时候已到,她对牧云凛疾言厉色地说出了最后一番话:“凛儿,今后若有不勤政务鱼肉百姓者,不堪为我牧云氏帝王。若有妄图统一九州者,亦不堪为我牧云氏帝王!凛儿,这句话,你一定要记得!”
牧云凛当时沉浸在母后崩逝的悲痛之中,后来他细细思索母后的这番话时,才体会其中一二。母后曾经说过,九州有两个创世神,一个是荒神,崇尚毁灭秩序,一个是墟神,崇尚建立秩序。若帝王不勤政务鱼肉百姓,会引来墟神;若帝王妄图统一九州,必定会迎来荒神。神之力,人手怎可搏?只能尽力避之。
自那日母后解了他的心结后,牧云凛有些无颜面对穆如渊和牧云冰。虽然十多年前,父皇曾发怒,要废掉他,立冰儿为储君。可这不过是父皇以为他沉迷女色、不敬父母说出的气话罢了。父皇怎么可能废掉他这个满足父皇对储君所有期待的儿子呢?冰儿和渊儿能够成为今日这般优秀的栋梁之才,也不过是希望能够辅佐他这个令他们二人敬重的长兄罢了。
幸好牧云冰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对着他撒娇,看来穆如渊并未将断心草一事告知冰儿。可是那份愧疚,在牧云凛心中深深地刻下了痕迹。
看着为家宴辛苦操持的皇后,牧云凛主动从后头抱住了她。方才因牧云冰想起的十多年前的往事,让他想起问问皇后对于当年之事的感受来。他对皇后说:“当年朕宠爱那个贱人之事,梓童可曾怨过朕?”
皇后转过头,为他顺了顺衣领道:“当初母后挑中儿臣做太子妃,就是因为儿臣知分寸。虽说一生一世一双人几乎是这世上每个女子的渴求,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实现呢。况且陛下身为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妾身远远及不上母后,又怎能够奢求与母后有同样的待遇呢?”
牧云凛知道,自己的皇后,大概一半说了真话,一半说了假话。真话是,她的确像一般女子一样,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假话是,因为她嫁的人是帝王,她不再有这种奢望。可是他明明看见,自己的皇后看着冰儿和渊儿的眼神带着艳羡。
母后说的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知道她的话真假掺半就好,何苦要把她对自己说了假话这件事往心里去,受累的反而还是自己。
与父皇不同,大概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让他毫无顾虑地将所有烦忧说出口。幼时,父皇和母后总会带着他一同登上天启城楼,眺望万家灯火。可如今,他竟不知与谁共登,才会像当年父皇和母后带着他时一样开心。
可是若他不要计较那么多,不要追求那么纯粹的感情。皇妹、皇弟、渊弟、皇后、太子都还是敬重他爱戴他的,他若还所求那么多,岂不是白费了母后临终前开导自己的一番苦心。
又是一个落英缤纷时节,牧云凛和皇后邀了穆如家进宫赏花。太子不断拉起穆如渊同牧云冰幼女的手,告诉她这御花园中的花都唤些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