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高手同人)捕风_作者:水翊汐(22)

  那是我唯一一篇写到周泽楷的赛场小说,也是我七轮比赛中评分最低的一篇小说。

  在点评时,一位白发苍苍、头衔颇长的中文系老教授说起了我。在他的点评下,我才知道,我说故事的能力实是中庸,然而让我得以继续留在这个战场上的,却是我深厚的阅读功底。

  “看这个小女孩的文章,一看就知道读过很多书。”

  点评结束后,一位记者找到了我,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一时赧然,最终嗫嚅着说,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些讽刺。那些年对于周泽楷的思慕,与林卿这个陌生人暗中的角力,竟然造就了一个博见广识的小说作者程君霓。

  我为学校挣来了这个作协的大奖,却也没有得到太大的表彰。有着近百年光辉历史的光远中学哪里像我那寒酸简陋的初中,会因为一个市级的小奖而欢呼雀跃。它只是淡淡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也不语。我只不过是在年级组办公室里得到了语文老师的一两句称赞。我记得她将奖状递还给我,笑着问:“你以后想不想考中文系啊?”

  “想。”我点点头。其实我也没那么想,只不过她问了,我便应和一声。

  那时我没什么梦想,别人说要考F大J大,我便也跟着吆喝了一嗓子,我要进F大中文系。慢慢地倒也真成了自己的梦想。

  可惜我高考那几天状态不对,没发挥好,比正常水平少了十几分,生生地丢了中文系。

  我其实原本并没有对中文系有那么大的执念的。但是,我没得到,于是我便又想要了,非常想要。

  不光是林卿,连郑希声也问过我,中文系和历史系有啥大区别?该没钱途的都没钱途,该穷三代的文史还是穷三代。

  我很认真地回答他,有区别。区别就跟周泽楷和世界上其他男人的区别一样。

  ——我原本并没有那么想要得到,但是正因为得不到,我便不甘心,我便想要。

  这是我的写作生涯到了第七年时才醒悟过来的一个再简明不过的道理。

  后来的周泽楷出道荣耀联盟,声名鹊起,认识他、爱慕他的人越来越多,我却再也不在小说里写到周泽楷了。第七轮比赛的教训太过惨痛,我也不是很愿意再回想起他了。后来的我只是给别人写小说——别人乐意看的小说,与我无关的小说。

  有一次杂志约稿,编辑共约了两份,但最终因版面有限,只上了我的那篇。我看见另一位被约稿的作者——一个资历稍浅于我的学弟在朋友圈转发了我的那篇文章,评论道:“呵,反正我用真心写出来的都只能被你们当成垃圾,我再也不用真心写文了。”

  真年轻。

  现在谁还会拿真心写小说?

  我无意写那种让读者看得摸不着头脑的高深小说,也无意于挖心剖肺地将我自己横陈于读者面前。前者是让我厌恶,后者却让我……害怕。

  然而,去年年初,我重新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了当年那位评价我的中文系老教授。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乐呵呵地对我说:“我看过你最近写的文章,你也慢慢地开始会写小说了。”

  我红着脸感谢了他。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会写小说。

  在告别之前,他建议我:“你现在可以试试写你自己的故事了。”说完,他朝我微笑。那个微笑印在我的脑海里,宛如解开了一个隐秘的绳扣。

  那天之后,我便写出了那篇《时间的女儿》。

  我本来有自己的笔名,但是这一次,我决定在刊印时使用我的本名——君霓。因为这篇小说很自私,它不是写给全世界所有的读者的——它只是写给周泽楷和程君霓两个人的。我心目中的读者,只有周泽楷一人。我总还是抱有着最后一丝隐隐的希望——周泽楷若是某天与我写的文章相遇,他会第一眼就认出我。

  以往每写完一篇小说,我最期待的便是小说之后的后记。然而因为被收录进了短篇小说集,这篇文章并没有给我留下写后记的机会,我倒也觉得没有必要。

  ——这整整一篇小说便是我的后记。

  拨开时光的重重雾霭,我重新审视端详这个少年,却在时间背后找回、厘清了我自己。

  这么多年,我所等待的、我所挂怀的、我所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哪里是那个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周泽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