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同人)行行重行行_作者:郑阿故(62)

2018-02-25 郑阿故

  她笑着说:“喏,给你睹物思人。”

  马文才却没有半点缓和脸色的样子,他一把接过。正好摩挲到了那株兰草。

  他自然认得这个荷包,这是小蕙自己绣的,她的女红并不算是优秀,这样一株像模像样的兰草,她绣了半个月。而他,却以为这个荷包是为了他马文才准备的,哪曾想,居然是被小蕙送到了祝英台手中,还被他这么轻易就送了别人。

  他心中堵着一口气,他说:“用不着你可怜我。不过是一个王蕙,你又有什么资格嘲笑我?”

  祝英台莫名其妙,听着马文才的语气是对小蕙不满。可她觉得小蕙对他哪里不好?同为女子,她自然能看出来小蕙眉间眼角的情意。

  她也冷了声色,她说:“若是你对她这么不满,又何必求到我这让我去探探她的心意?”

  她不提这个到还好,一提这个马文才心中的怒气更加藏不住了。他忍不住对祝英台喊道:“她的一颗心全在你身上,你还探她什么心意?”

  祝英台听到这已经有些明白了,但是还没等得及让她细细想,马文才就接着说了下去:“我们就此别过,凭各自的本事找陶渊明吧。”

  他可算得上是言行一致,把小蕙送的荷包里的银钱扔给了祝英台,转身就快步离开了。

  祝英台接到银钱还有点懵。想想马文才这个性子可能还真的只能小蕙受得了,而她则是更加适合于山伯、荀巨伯这样的好性子的人相处。

  马文才心里憋着一口气,他存心想跟祝英台比试,自然是想尽快找出陶渊明。而人海茫茫,要找一个居无定所的陶渊明又是何等的困难。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马文才选择的自然是钱财引诱。

  而祝英台,却不是这样想的。

  陶渊明如此厌恶官场的一个人,信奉的应该是“大隐隐于市”般的雅致生活,他可能在某个农庄劳作,也可能在闹市笑看万千人间烟火。

  她想了想,还是朝附近的山野找去。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一老汉抬着菊花茶走在大道上,吟唱的正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祝英台连忙道:“老伯,适才我听你吟唱的是那陶先生的著作,不知老汉您是否认得他?”

  那老汉笑道:“之前我上那闹市卖我这菊花茶,老汉唱这个的时候,也有一位公子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们莫不是一伙的?”

  正当祝英台思索的时候,他又自我否定道:“那小伙子出手可阔绰了,说是寻到了那陶渊明就给十金,我看他八成是个官家子弟,老儿我又怎么会认识值那么多钱的人,他跟姑娘你一点也不像,不像是一路人。”

  祝英台一惊,她慌忙道:“老伯怕是认错了。”

  老汉道:“我活了这么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他也没问祝英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他只接着说,“你看这天色也晚了,不如你到我家去,我也顺便问问这陶渊明为何这般值钱。”

  祝英台也见天色不晚,左右她也有点功夫防身,再者这老伯看着也不像是坏人。她也就同意了。

  但她跟着这老伯走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点挥之不去的违和感。

  “所以说,你们书院是想请那陶渊明去讲课咯。”到了屋里,祝英台也把自己出来的原因讲了个七七八八。祝英台也知道了这老汉姓孟,住在桃林之中。老汉为自己泡了杯野山茶,啧啧嘴道。

  “是的,若是孟老伯你有什么信息,晚辈感激不尽。”祝英台上前一步道。

  孟老笑了笑:“我一个乡野老儿,哪里知道这人的信息。”他停了停,又道,“你们书院就这么放心让你们学生下来。我看那个阔大少的样子,怕是会惹不少麻烦。”

  “文才兄虽然傲气了些,但骨子里还是不错的。”祝英台道。

  “那人一看就是娶不到媳妇的,人这么冷傲。”

  祝英台苦笑道:“老伯你这还真的想错了。”

  孟老伯起了兴趣,他问道:“你喜欢他?”

  “不不不。”祝英台拜拜手,连忙道,“是我们山长的女儿喜欢他。”她本不应该说这些的,但她并未对孟老伯设防,再加上这些事请就算是他知道了也没有关系,这才说了出来。再者,这老伯谈吐有礼,之前也应该是个读书人。自然也不会去大肆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