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同人)行行重行行_作者:郑阿故(74)

2018-02-25 郑阿故

  马太守看出了马文才的心意,书院里也有不少人看出来马文才对祝英台的上心。无奈之前马文才对小蕙也是如此,而现在小蕙又不在,书院中便有了些传言。

  山母也是听到了这些传言的,她并没有去理会,甚至还打消了不明所以想严肃正听的山长。虽然旁人看上去的确是小蕙不懂珍惜,但是她也有些咽不下气。她视若珍宝的女儿被他人这般抛掷脑后,但她也没去加火。只是让事情慢慢发酵罢了。

  祝英台对于马文才自然是十分排斥,先不说她与梁山伯之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就是看着小蕙对马文才的上心她也做不出接纳马文才的举动来。更何况这个时候,流言渐起,保持距离无疑是最明智的举动。

  事情在马太守观摩陶渊明上课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陶渊明一向是最厌恶官场那一套的,书院中也没有这一类官场之人,陈夫子虽然说贪财,有些媚骨,但毕竟没有权势,陶渊明也只是偶尔在言语上噎他一下。但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但是对马太守就不一样了。

  虽然陶渊明还是保持了自己的风度,并没有首先出口嘲讽。

  他先是让人摆上了桃酒,这酒虽然度数并不算高,但是后劲大,还是挺醉人的。而酒后最易吐真言。便有人壮着胆子笑嘻嘻地问道:“马文才,你是喜欢上了祝英台吗?”龙阳之癖在晋朝并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许多有这爱好的士族私底下都有养着,只是没有让上面知道罢了。再者,上面其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文才看了一眼祝英台,她继续喝着酒,并没有理会这场闹剧。他冷哼一声,并不回答。

  而这个时候,马太守的脸已经黑了。陶渊明似笑非笑地看了他几眼,道:“年轻人有问题就问,那是好事啊。”他虽然也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孩子家,但是能让马太守变色,他也是愿意当做不知情的。

  那人得寸进尺继续道:“你是把祝英台当做小蕙姑娘的替身了吗?”

  马文才冷冷地看向他:“英台是英台,她不是任何人的替身。”倒是王蕙,前世差点成了祝英台的替身。

  马太守也道:“不过是同窗之情罢了,孩子们对于这个,还真的是敏感。”

  陶渊明心想,这并不是什么敏感不敏感的事情了。但嘴上还是没说什么,马文才毕竟也是他的学生。

  但是马文才却借着酒意道:“我与王蕙,从头到尾,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看向祝英台,却发现她早已醉倒在桌上,身上披着的是梁山伯的外衫。

  顿时,眼中便有了受伤的情绪。

  作者有话要说:  小蕙的行程有bug,这个请忽视

  作者能力有限,考据党勿拍

  这一章没写出感觉来,但现在已经很晚了,我明天再看看能不能再修一下。

  ☆、江山如画(四)

  小蕙并不知道书院中的闹剧草草收场,毕竟当时祝英台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她也只是在信中写了些后续抱怨马文才的话,但也顾忌着小蕙,没说很过分的话。

  但小蕙知道,这个时候的书院一定是风言风语的,她这次出来,倒是躲过了些流言。

  她暗笑一声,苏安疑惑地抬头看了她一眼:“小蕙姑娘。”

  小蕙摇摇头:“无事,不过想起了一些往事。”她笑问道,“还记得你之前正看着《三国志》,来了这蜀地,不知你又有什么新见地了?”

  苏安听到她这样说,微微红了脸,他挠挠头:“见地不敢说,但的确是有些新感想的。”

  “哦,说来听听。”小蕙颇有兴趣,她用手支着头,笑眯眯道。

  苏安强忍住心中的怯意,他说:“蜀地果然是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的蜀汉政权能够兴起,蜀地的资源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这在小蕙眼中,无异于陈词滥调。她自幼跟随山长学习,启蒙后更是研习史书,史家之论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了。但是毕竟苏安还是个刚接触这些的普通人,她也并不期待他一下子就能说出什么奇特的观点来。

  她笑了笑,点头附议:“是很对,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但蜀汉政权能够兴起,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君主-刘备。”苏安咽了口水,接着说道,“世人都道他心慈手软,但苏安私以为这只是他的面具而已。说白了,刘备其实只是乱世中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那个皇室的身份,也不过是掩人耳目,更加名正言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