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悠闲宅女的综穿生活_作者:滚滚长江东逝水(40)

  正是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加上诸葛亮过人的天赋,才最终成就了诸葛亮的丰厚学识和过人眼界。而良好广泛的人脉关系,也助力了诸葛亮日后事业的腾飞。

  ☆、穿越诸葛亮姐姐(五)

  景灏、诸葛亮和诸葛君的同学中最早出去为官的是庞统。他到了襄阳郡任职,很快便担任了功曹。功曹是太守的属官,相当于人事处长,负责官员的考核,是郡政府的主要官员之一。

  庞统虽然年轻,但干得不错。他的性格跟诸葛亮不太一样,他喜欢热闹,喜欢结交各类朋友,担任功曹后,更是着力发现和推荐人才(性好人伦,勤于长养),他本来已小有名气,现在的知名度就更大了。

  但是,人们发现庞统从事人事工作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所推荐和称许的人才,往往有点言过其实,有人问他是怎么回事,庞统并不回避,他有自己的道理:“现在天下大乱,世风败坏,坏人太多,好人太少,正是兴风俗、长道业之时,对于好人就应该大力表彰他的长处,让社会都来效仿。我选拔了十个,即使用错了五个,那五个也是好的呀!”

  庞统就职的地方就在襄阳城内,是诸葛亮经常来的地方,诸葛亮每次进城,总有机会见到庞统,或者听别人议论这位年轻的功曹如何有魄力有能力,听到这些议论,如果心里没有足够定力,内心一定会涌出波澜,但诸葛亮很平静,这些事都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内心。

  这段时间,诸葛亮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成婚了。说起诸葛亮的妻子,也是很有来头。她是襄阳本地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名叫黄月英。

  黄承彦不仅是名士,黄家也是荆州大族之一。荆州最有影响力的大族是蒯家,其次是蔡家,蔡家的代表人物是蔡瑁,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刘表,一个就嫁给了黄承彦。

  有了这层关系,加上自身的影响力,黄承彦如果想出来当官,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跟庞德公、司马徽一样,无意于官场。黄承彦和庞德公志趣相投,交往密切,通过庞德公,黄承彦知道了诸葛亮,对于这个志向远大、学识一流又为人沉稳的年轻人抱有深深好感。

  黄承彦有个女儿还没有出嫁,以黄家的实力和地位自然并不愁嫁,可黄承彦看好诸葛亮。一般这样的事最好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以免对方不同意带来尴尬。而且,最好由男方首先提出,这才符合礼节。

  但黄承彦觉得没必要,他自己直截了当地向诸葛亮说了这件事。据《襄阳记》记载,黄承彦对诸葛亮说:“听说你还没有成家,我有一个丑女,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品格与你相配(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诸葛亮一听就答应了,并且很快成了亲(即载送之)。

  诸葛亮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美男子,又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却娶了个丑媳妇。《襄阳记》说,这件事传开后,大家经常拿它逗乐,还编了个乡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历代以来诸葛亮的这桩婚姻颇为世人称道,大家赞赏诸葛亮不以貌取人。其实,说黄氏是位丑女,那倒未必,黄承彦的话多出于自谦,女儿可能不漂亮,但未必“黄头黑色”,那只是谦虚的说法。

  作为诸葛亮的嫡亲姐姐,诸葛诺当然在之后见过了黄月英,黄月英其实也是真正的天然美女,至于为何被传为丑女,大概是其父的智慧吧!希望女儿不为声名所累,还能找到一个真正不在乎容貌之人。三国的美女哪有好结局的,黄月英之父和诸葛诺之父一样都是真正对女儿好的人。

  婚后诸葛亮仍然住在隆中,这桩婚姻除了给他带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外,没有改变其他的生活,他每天照旧读书、拜师、交友和思考。

  所谓政治婚姻,包括所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婚姻,都是把达到的目的放在第一位,把情感放在第二位。与诸葛亮有关的这三桩婚事,没有给诸葛亮带来任何变化,他也没有以此谋求任何个人利益,哪怕一官半职,或者过上别人羡慕的奢华生活。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清心寡欲、志向远大的布衣诸葛亮。一次,诸葛亮与孟建、崔州平、徐庶三人聚谈,又说起了未来的打算,他有感而发道:“你们三个将来至少都能当上刺史、郡太守。”

  三人问诸葛亮自己能做到什么官位,诸葛亮笑而不言。

  很少有人理解诸葛亮内心的真实志向,他显然不满足于像庞统那样当个循吏能臣,也不会像老师司马徽、庞德公那样,成为地方上的一介名士,他希望自己成为管仲、乐毅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