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没办法,哪一个南瓜秧都是宝贝,拔一株我都心疼,你说这一帮军中骄子,是不是脑袋被门挤过,跑我们这儿来受虐,我都下不去手了。”
“要这么说咱们当年不也都是脑袋被门挤过的一员?”
“你是,我可不是,我没的选啊,受虐总比在草原上喝风强。”
“你给我下套呢,成副队长,拐着弯让我自己骂自己,还把你自己给摘出去了。”
“谁叫你笨!”
“我可是两本一硕,高材生!”
“别吵架,吵架没意义。”
作者有话要说:
本篇后记
鉴于不是所有的伏笔读者都能看出来,在这里写个后记解释一下吧。
食用说明,因涉及剧透,务必在看完全文后浏览。
首先是题目,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李白的《长相思》:“美人如花隔云端。”
但只是一个原因,最主要是为了体现成才从一个士官奋进成为军官的过程。
隔云端的不是美人,是成才和老A这个军官遍地的单位的隔阂,想要长久的留下,完成从士官到军官的转变是必须的。
另外,二中队这个设定是完全根据书中的三中队一一对照得来的,有点像镜面,基本结构相似,但正反不同。
在这列表如下
二中队队长方旭,对袁朗,方对圆(袁)旭是日,袁朗的朗字是月字旁。
和一中队队长万天星合起来刚好是日月星辰。
一中队副队长为宋襄,二中队副队长秦穆,对三中队(疑似)副队长齐桓,为春秋五霸之三。
霍龙对连虎。
大鱼(余达)对C3小猫马健(同人设定)
剪刀(简钺)对石头(石丽海,演员本名)
伞兵展翼,对提前出局的拓永刚(展翼代表展翅高飞,符合伞兵的人设。)
通信兵韩青枫的外号韩绿叶,暗示二中队整个是绿叶,三中队才是书中的主场,红花。
前三章描述成才去二中队时,方旭对成才的热情,赞美,甚至有的吹捧的意味,而后来他对成才却与其他队员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秦穆说成才是“稀罕货”的时候,方旭还拿成才出身后勤班的事情开玩笑“比不得你们这些精英,人家是看驻训场的,荷枪不实弹。”
并不是我写的不周密导致人物性格突变。
而是方旭对成才一开始的优待和赞美,全部是试探,试探成才到底转变了没有,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听到赞美就飘飘然,包括方旭对王庆瑞的挖苦,是为了看成才会不会因为受打压对原部队心怀愤懑,是不是气量狭小之人,懂不懂得小兵不应该议论上级。
同时他在和成才聊天的过程中,一面介绍二中队的情况,一面询问成才参加爱尔纳的细节,也是为了尽可能的收集信息,以便对成才进行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如果成才合格,就重点培养,不合格,就一般处理,不打压也不提携,等成才服役期满满自然就走人了。
而他需要成才的主要原因是霍龙的室友退伍,二中队亟需狙击手,这是很明显的利益驱动,包括成才本身参加国际大赛,立一等功的光鲜的履历,意味着成才是能给二中队带来利益的(后文中成才在军区大比武中拿了第一)。
方旭不像袁朗,袁朗一开始就不相信成才想把成才排除掉,方旭则是用人为先,只要有用,我就能用,成才临阵退缩是不光彩的。但方旭又自信他不会在实战中把成才放到袁朗那个不现实且多漏洞的环境下去,(按照袁朗的模拟,整个队伍已经全灭,成才撤退不撤退说实话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去了也是送死,只不过对特种部队的要求很违反人性,就是要你明知无意义的牺牲还要往上冲,当然牺牲的成了烈士,指挥官要是活下来了就得上军事法庭了,居然和队员失去联络,任务已经失败的情况下,居然不下令撤退,导致队伍全灭。)就算成才还是和以前一样,他也有信心掌控并为己所用。
成才对此也是心怀警惕的所以他一直很被动,方旭问话他才会回答,不像第一次和袁朗走的时候追着袁朗问东问西,甚至问方旭“我就这么直接去,我是不是还要经过什么考验”(考验一直在进行。)
直到成才第一次杀人,方旭稍微松懈了一下伪装(伪装是温和亲切,袁朗也装过),不见了笑容对成才讲军人的职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