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01)

2018-02-15 艾草

  “而选将任能之时,我等未曾详思人选,佐谏陛下,致使陛下行于险径…你我亦有过失,怎可不思尽力弥补,挽回大汉国力!”

  诸葛亮字字铿锵有力,敲入厅中每一人心中。群臣虽然皆知刘备当时执意东行,派选将领之时,也独断专行。可群臣明知冯张二将并非统兵有方之良将,也未尽匡谏劝说之职,满以为陛下已经身经百战,又有尚书令刘巴在旁,就算不胜也可以不致大败…

  但听诸葛亮说了下去:“此中过错最大者,莫过于亮。”他沉声道:“孝直殁后,吾不审此。又不虑子初抱病,强令其随军出征。吾更留镇成都,未肯随陛下出征。如此置陛下于险境,几至倾覆…亮之罪过大矣!”

  群臣见此皆讶然,纷纷劝道:“丞相何出此言!南中未曾安定,北贼亦时时可能入寇,若无丞相镇国,如何能安?”

  马谡见此,暗暗叹息。诸葛亮这是要将皇帝的过失全揽在自己身上。夷陵之败,首先错在战因。今汉吴两国皆弱,两弱相争,百损无利。本不应先置北方篡汉之贼,先与东吴开战。倘若陛下能先取雍凉,以充军实,增强国力,到时再去攻吴,岂不是更有把握?

  再者,冯张二人之能如何,有识人之明的刘备必然清楚。何以还要用二人为上将?然这却也不能怪刘备。当时五虎上将关张黄忠皆亡,马超病重。赵云总督江州,魏延镇守汉中。哪里还有上将可用?于是致使平庸之才,督掌中军。这原来也并无太大问题,因为尚有运筹帷幄的刘巴在。

  可怎料刘巴病情忽然恶化,竟在营中一病不起,昏迷数日。致使连营之阵出现防守漏洞,使得陆逊得以趁虚而入。

  一切彷佛天命所定。

  然后诸葛亮义无反顾想把一切罪责揽下。弄得群臣也皆感到内疚起来。

  就在群臣默然看着引咎自责的丞相之时,却听见偏殿脚步声。

  刘备由侍者搀扶,缓缓走来。群臣连忙起身恭迎。诸葛亮亦即起身,长跪于地:“…请陛下治臣之罪!”

  刘备惨然笑望着他:“丞相,朕治国理民,全要靠你。你引咎谢罪,是要朕罢相,让朕再失去左膀右臂,股肱之臣?丞相,你要置大汉基业于何地?”

  诸葛亮默然片刻,严声道:“陛下当对臣施以重刑。臣绝无怨言。”

  “刑不上大夫。”

  “请陛下罚臣之俸…”

  刘备冷冷道:“正方,替朕搀起丞相。”

  李严应声而起,上前去扶起诸葛亮。而刘备则在侍者搀扶下,来到议事厅正中,皇帝之位前,却不就坐。只命诸葛亮仍回左侧丞相之位安坐。

  诸葛亮与群臣皆不敢坐,纷纷请刘备坐下。然而刘备却道:“朕如今向众卿,丞相以及大汉子民,皇天后土,引躬谢罪。这些话,朕必须站着说。请众卿安坐,听朕一言。”

  群臣闻此皆是惶恐,默然不言。在刘备严声命令下,诸葛亮先回丞相之位坐下来,大家才都不安地坐下了。

  但听刘备道:“向者丞相所言,取回荆州,方可北伐。并非绝对之论。诚如孝直与子龙所言,两弱相争,百损无利。不应置北贼,先与吴开战。朕不顾丞相与诸位爱卿劝阻,执意东征。更忘却孙子之言,以怒而兴师。故有此败。此朕罪一也。”

  “陛下!”

  刘备环顾群臣,继续说了下去:“冯张二将,固有过失。然而究其罪责,在于朕派将无方,未能选贤任能。置子龙于江州,放公衡于江北。子初抱病,朕却强要他随军出征。朕,枉称有知人之明,却犯此愚行。致使四万士卒,命丧他乡。父母妻子,悲痛哀嚎。更使国力大损,拯汉之业,至此弥艰。此朕罪二也。”

  “…朕虽万死,难赎其过!愧对万民,愧对大汉诸位先帝,更愧对尔等!你们…随朕多年,或披甲负创,战场拼杀。或殚精竭虑,日夜忧劳。却因朕之过失,使你们迟迟未能与朕同升显贵,共享太平。”

  刘备一字一句,清晰坚定,悔愧引咎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威严肃穆的他不曾有过的。群臣一时怔然看着他。但见刘备推开侍者,而后摇摇晃晃地躬身长揖。

  面对群臣,面对天地,抱病的皇帝,撑起全身力气,以最深的悔愧,引咎谢罪。

  群臣大惊。李严与诸葛亮慌忙起身上前相扶。刘备坚定握着诸葛亮之手,轻声道:“丞相,你何用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