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15)

2018-02-15 艾草

  诸葛亮知刘备引用了《论语》,便笑而回答:“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刘备轻点头:“朕之夫子!”

  诸葛亮复又道:“昔者管子,以丝弦长度,三分损益相生,而得五音。今损益连弩,亦尊此法。宫商角徵羽,各得二弦。”

  “…朕之管仲!”刘备笑叹:“岂知这天下神兵,亦含礼乐教化之用。这是教百姓打仗也不忘礼乐啊!丞相必将绥靖四海,大兴礼乐。”

  诸葛亮点头:“陛下与臣,皆喜音乐。等河海晏清,天下太平,将连弩上的毒箭拆下,即可改制为乐器。愿我大汉三军。皆息兵戈,歌乐弦管。是以臣将之命名为损益连弩。”

  刘备含泪而笑:“好…好!太好了…!”

  他们曾经数次结伴寻查各县,看着天府之国的富饶,相视而笑。只因他们都最爱看绿油油的稻田遍野,闻十里稻香。看遍地桑园,听家家机伫声。他们对天下,对苍生有着同样温柔的愿望,因而一个不顾危难,携民渡江。一个于北伐时道出: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但听诸葛亮接着道:“…臣还要筑城。平定南中后,臣将北屯沔阳,筑双城以为北伐之基。一名汉城,一名乐城…”他说着,找出了汉中地图,为刘备解说起他想在何地筑城,何地排演八阵,再从何地出兵秦岭,以取关中。

  汉,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乐,是他二人共同的向往。一如乐竟为章,止戈为武。他们向往着一个天下止戈,强大安定,乐舞升平的大汉。因而诸葛亮北伐的决心是如此坚定,从没有想过在安逸偏远的蜀中偏安自守。而他的帝王,一世英豪的刘备也同样从来没有想过。

  即便后人渐渐忘却了这天下太平,兴复汉室的梦想。即便所谓文景之治,前朝礼乐早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诸葛丞相所筑汉乐二城依然屹立。定军山上,丞相之墓座西朝东,永怀西蜀,兴复汉室。孝景帝之玄孙,亦曾在此一战而斩夏侯渊,夺取汉中,而为汉王。

  时光可以飞逝,梦想也可以淡忘。但定军山永远记得那对曾经携手的君臣。他们主明臣强,先后在这个地方演兵,奋战。他们所歌唱的大汉最后一曲绝响,像千军万马奔腾,又如高山流水般寂静。

  27.君其察之

  这一日,诸葛亮政务耽搁,较晚回宫。刘备便召唤陈震入宫。政事没有聊几句,刘备便问:“丞相呢?”

  “丞相正与令君、幼常、叔至谈论白帝城防务之事。”陈震说着,见刘备皱起了眉,便道:“陛下…臣去唤丞相?”

  “不必了。”刘备制止。他不喜在诸葛亮忙碌时横加打搅。

  陈震见此,感皇帝对丞相体贴之深,心下感动。只听刘备又问他:“你看正方此人如何?”

  “……!”陈震闻此,默然不言。他焉能不知,李严才气甚高,又是蜀中有声望者。当时诸葛亮主持制定《蜀科》,伊籍辅之,另有三位川中刘璋故旧即法正、刘巴、李严。刘备为示待荆州故旧与益州士人平等之意,先后令法正与刘巴为尚书令,后两人皆病殁,才急忙调李严来白帝城任尚书令。

  当年益州初定,盗贼马秦、高胜等招集队伍数万人为乱,到达资中县。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四散逃命,回家为民。又越砈南蛮首领高定派遣军队围攻新道县,李严急速出兵前往救援,贼兵大败逃走。如此才能,自是不可多得。

  然而…乡里有言:难可狭,李鳞甲。李严此人性情孤傲,腹有鳞甲。是其美中不足处。

  自从刘备至白帝城以来,仍时常会见文武臣下,亲自过问政事。尚书令李严总揽文书,替皇帝处理政事并且回报。但自从诸葛亮来到,刘备便几乎诸事不问,令李严凡有政事都向丞相回报。陈到赵云等凡有军务也皆请示诸葛亮。

  本来,季汉的尚书令,凡有丞相在日,皆为虚衔。只因诸葛亮官职全名实际上是:大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即丞相方是真正意义上的尚书令,统领总摄全国内政。并且在必要的紧急时刻,可不经皇帝命令,持节调动全国军队。

  有汉以来,丞相极为尊贵,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