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再歌唱下去。他缓缓叩拜于地,象征着沉重的允诺应答。同时亦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刘备流泪叹道:“孔明…朕已不能再扶你。起来吧,丞相…你当顶天立地,为朕撑起大汉天下!”
26.汉乐
二人相携回入寝殿后,刘备在榻上翻阅诸葛亮遗留在几案上的图纸。叹道:“丞相近日太忙,没有时间搭理这些东西了。”
诸葛亮笑道:“非也。臣一直想找个时间,与陛下说说这些。”
刘备笑叹:“丞相之才,虽古之张衡何以过之。这些图纸,朕愣是没看懂半分。”
他说着,欣然望着自家身长八尺,方当盛年的丞相。诸葛亮容貌俊雅,一举一动无不具威仪,才华之深广,世所罕见。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因此而骄傲轻躁。他自年轻时起,心气即澄澈如水。随着年岁增长,越发沉静且中正平和。他有如一轮明月,在夕阳西下之后,将月上东山。可刘备知道自己有生之年,必然不得见皓月当空了。
然而这一轮明月,毫不在意自己的光芒未能显耀。诸葛亮安静地,全心地仰望着他那如烈日一样光芒四射的帝王。虽然嘴上不说,但刘备已经不止一次在君臣同榻而卧时,听见诸葛亮在梦里请求他不要离去。而诸葛亮白日再怎么善于克制,偶然也会从眼神情态中流露出哀伤不舍之情。
于是他拉过诸葛亮之手,笑叹:“丞相,其实朕不甘心。”
“……?”诸葛亮疑惑地望着他。
“不甘心啊,丞相。你的功业与后世之名,必然超越朕。你的才德贤能,也在朕之上。”
诸葛亮笑起来:“陛下又喝醉了。”他拾起几案上八阵图纸,指着八阵之首二阵,仰慕地望着刘备:“天覆阵者,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刘备深知,诸葛亮哪里是在说阵法?分明是在吐露这一世对己渴仰之情。八阵之法,暗含八卦乾坤。乾建为天,坤柔为臣,是为首二阵之天覆、地载阵,而后方衍生出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六阵。
于是刘备温声道:“天塌地倾,刘备誓不负与卿之约。”又指着图纸,一字一句背诵:“地载阵者,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于阳。”
诸葛亮含笑接道:“天覆地载,亮永为君之臣。”
二人沉浸于往事之中,相对笑了起来。彷佛回到当年江夏,赤壁战后,他们在星月之下,携手许下誓言,天地为鉴。
君臣二人笑着,笑着,又皆哽咽无言。诸葛亮继续为刘备解说他近来又对阵法做了哪些改变与完善。刘备则拖着病体,全神贯注在这阵法上。尽管他所能理解的有限,却深知这阵法每一项变化,每一处玄机,都是诸葛亮数十年心血所成。
只听诸葛亮最后道:“…八阵若成,自今行师,应不复败矣!”
刘备笑而点头。诸葛亮则翻出另一张图纸,欣喜地为他解说起木牛流马:“陛下,勿忧蜀道艰险,粮草转运困难。昔者张衡尚能以地动仪预知地震方位。这奇技淫巧若成,用于运粮,焉知不能胜天?”
“木牛者,适合于山地行走,且能随意停在坡地上而不向下滑行,只需一人即能驾驭,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甚劳。”
刘备笑道:“此牛若成,可比地动仪更令后世惊叹!孔明之才,更胜鲁班!鲁班造的木鸟虽能飞上天,然不能负重运粮。没有实用。蜀道之险,猿猴亦愁于攀援,况背负粮草而行。孔明造此木牛,可不正如造出了能运粮的飞鸟,视天险如无物?”
虽然木牛尚未研制出来,但看着刘备兴奋激动的目光,诸葛亮亦觉信心百倍。他笑而复指另一张图纸:“山路既尽,则改以流马运。此为可拆卸之快船,用之于漕运,为木牛数倍之速。”
“丞相,丞相!”刘备慨然而叹:“如此运粮,韩信萧何若能复生,对此亦当惊叹!”
君臣二人,面对蜀道天险,相对而笑。在他们来说,没有所谓山穷水尽。只有无尽的高山流水。
刘备又取出另一张图纸:“丞相今之连弩,已可一发五矢。数年之后,当可十矢俱发。此弩以损益为名,可是取自夫子之言?啊,丞相…十世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