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19)

2018-02-15 艾草

  诸葛亮摸黑握住了皇帝之手:“能与陛下携手,同为狂士。臣此生心愿已足。”

  “不够,不够。朕还要你与朕一起…名垂青史。”

  “陛下…”

  29.我心匪石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初夏四月,前往永安的官道上,奔驰着一列人马。为首的官员身着文官袍服,头戴进贤冠,因长途的奔波而汗流浃背,神情焦虑,唯恐迟了一步,见不到皇帝。

  他来至白帝城下,勒马出示通关文书。守将满脸惊讶:“王长史…?!你怎么…”

  王连顾不上与守将谈话,急急地往永安宫中而去。他为丞相府留府长史,协助太子镇守成都。此刻来永安,分明是擅离职守。当下守将忙让手下飞报诸葛亮。而这王连则是径入刘备寝殿,待得见到卧病在床的皇帝,不由噗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

  刘备望了他一会儿。他自从病后,最不喜人在面前哭泣。但他这次没有制止王连,片刻之后,他笑了笑:“王长史,哭得好啊。你不是为朕而哭,是为自家丞相吧?”

  王连闻此,收敛了哭声,急问:“陛下!您真要让丞相北伐?”

  刘备定定望着他片刻,想这王连,必是在成都接到了白帝城的消息,一下子就坐不住了。刘备意味深长地盯着王连半晌,笑道:“王长史怎知他要亲临敌庭?”

  王连愣了愣,他对诸葛亮至为敬爱仰慕,怎能不了解自家丞相性情。诸葛亮是个最爱亲力亲为的人。何况少年时即自比乐毅,负雄心壮志,秉英霸之气,逸群之才…他怎么会自己守在国中,另派下属前往?

  王连也不及解释,只是更加急切对刘备道:“丞相少有领兵作战,非久经沙场之人!陛下!您安忍让他披甲执戈,亲临前线?!况陛下百年之后,丞相身负一国之重,不可轻身犯险…岂不见关将军万人敌之勇将,犹曾身中流矢?岂忘了庞军师率众攻城,捐躯阵前…”

  刘备安静地听着。王连见皇帝始终没反应,更加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论述了下去。直到诸葛亮终于闻讯赶来,看到的就是自家长史泪痕未干,口沫横飞。而刘备镇定无比地聆听着。

  “…文仪!成都空虚,因何自作主张,擅离职守?”诸葛亮严厉起来,无人不畏惧。但王连此刻顾不上理会他,只是急唤:“陛下!求陛下收回成命…”

  刘备淡淡道:“今后这个国家,由丞相作主。请王长史先答丞相之问吧。”

  王连一颗心沉到谷底,只得起来转身面对诸葛亮:“丞相…黄元之乱已平。料得几日内不会有事,属下…”他说着,张口结舌,竟不知如何说下去。

  诸葛亮叹了口气,眼神转为柔和:“文仪之心,亮已知矣。请君速回成都。”

  王连眼眶一红。他为诸葛亮所提拔赏识,为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当年随诸葛亮观望临邛火井,改造煮盐之法,诸葛军师额角淋漓汗水,被火光映得更加温暖明睿的笑意,历历在目。他想大概就是那时,他便对诸葛亮倾心仰慕,死心塌地了吧。因此,他反而执拗了起来:“丞相不顾千金之体,欲以血肉之躯亲冒矢石。此举也算是明智吗?陛下久经沙场,可丞相…”

  “文仪…”

  “好了。”刘备出声制止:“去唤正方来。”

  一旁的侍从低声道:“令君早候在门外了。”

  “……”刘备无言片刻,道:“让他进来。”

  于是侍者领了李严进来寝宫,只见李严也学着那王连,跪在榻前,沉声道:“臣亦请陛下收回成命。若要北伐,派一员大将即可,何必丞相亲临敌庭?”

  刘备与诸葛亮对望一眼。一个尚书令,一个丞相长史,都是自己最重要的属下。此刻全为了丞相反对起北伐来。李严早有想法,只是不说。非等得王连来到,才跟着附议。如此下来,跟着附议的文武群臣还不知有多少。

  诸葛亮扶起李严,冷然道:“正方文仪岂能不知,多少益州士子但觉守国自保也是艰难,遑论北伐。有些人甚至只想着面北而降。”

  王连斩钉截铁:“我等皆为汉臣,不怕议论。只为了大汉丞相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