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怔然。
“那便是,"刘备继续道:“将孔明推向巅峰,让他独上高楼,成为孤独翱翔九天的凤凰!朕要让你知道,没有朕在身边,你也能独力完成这一切:治国,治军,平天下。你将受百官仰慕,万民称颂,乃至千载流芳!”
“孔明以为,没有朕在身边,你便不能独当一面,做一国之主。可朕若是永远在你身畔,你便永远不知你一挥羽扇,可令苍穹变色,天下震动!不知你可以胸怀宇宙,俯瞰千载万代…朕怎可不放手让你独立翱翔?朕还希望,后人祭祀我等时,因你功高盖世,你我君臣合祀。”
刘备继续一字一句说下去,缓慢却清晰:“丞相,莫要哀伤…莫要以为你我君臣就此诀别。此倥偬一生,绝非终点。朕唯愿…千年万载,皆与丞相相伴。”
刘备字字句句敲在心中,温热似火,却更有如利箭穿心。这嘱托,是这样的重如泰山。以至于日后诸葛亮望着自己手中刘备所赠羽扇,都会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他的君王以天下托付于他,以青史千年万载的相伴许诺于他。从此君王之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如鸿毛,全在他诸葛孔明一人。他若不能还于旧都,名垂青史,那么刘备也不能。如此,他怎么敢不夙夜匪懈,不敢有半点疏漏?他将以一人渺小微薄之力,气吞沧海,以报知己之主曾许他的千载桑田。
天子的声声鼓励,谆谆叮嘱,言犹在耳,如何会忘,怎能忘却!古往今来,有哪一位帝王,会如此激励自己的臣子,惜之教之犹如亲生之子,信之爱之如至亲之人。
君臣知己,知己君臣…
哪怕是子期已逝,伯牙弦绝,不成曲调,他也要继续弹下去。续下刘备来不及唱完的天下之歌。不论他是杜鹃啼血,抑或是凤凰悲鸣。便是刘备再也听不见,他也仍要唱给茫茫苍生,唱给天地同鉴。
以至于君臣唱和。终成明良千古,旷世绝响。
34. 大风歌
接下来几日,刘备多是卧床昏迷。清醒时间日短。诸葛亮日夜守于榻侧。四月二十四的夜里,刘备完全清醒过来,精神恢复如常。他屏退众人,只留诸葛亮在身边。
“丞相,”他笑:“抚琴一曲,送送朕吧。”
诸葛亮温然一笑:“陛下是臣知音。臣愿为陛下奏一曲以震天下。”
“好…好!”刘备闻此,精神一振,雀跃等待他的丞相抚琴。
诸葛亮回身取下墙上七弦琴,放于膝上。几声如流水叮咚的泛音过后,便已将音律校准。
“陛下,可猜臣要弹奏何曲?”诸葛亮抬头笑问。
“高山,流水。”刘备笑道:“你是伯牙,朕是子期。朕的伯牙,朕可有幸听你抚一曲高山流水?”
“不。”诸葛亮笑道:“放眼天下,何处不是亮与陛下的高山流水。陛下与我,看得太多,听得太多。”
刘备笑道:“丞相,便是你想抚一曲梁父吟,朕此时也会如聆仙乐。”
“臣知道陛下不爱此曲。”
“丞相给朕出了好一个难题。”刘备笑着:“朕只听过季常弹奏凤求凰。却不曾听孔明弹过。你…便圆了朕这一个愿望?”
“……”
见自家丞相无语,刘备又问:“待时歌?”
“往事已矣。臣出山十有七年,对此曲已然生疏了。”
“好!”刘备闻此,心下更是愉悦。他心知诸葛亮如此说,便是已经准备好挑起一国重任,做一国之主。他的心思,已经不是自己所能猜透的了。
然而他要的便是如此。
“朕猜不出来了。”他坦然道。
诸葛亮微笑:“陛下,若是萧丞相,他会为高祖弹什么曲子?陛下与臣一世知音,怎能猜不出?”
他笑了起来。指尖触及之处,铿锵有力的散音回荡开来,彷佛军士低沉的歌声。疾风吹拂,荡平四海,天下皆囊括心中。此时临泰山,登九五,能不感慨万千,慷慨高歌!
“丞相…!”刘备激动之下,颤巍巍便要起身。身为一个战士,一个大汉子孙,如今更是汉皇…他知己一世的丞相为他抚琴高歌这一曲,怎能不教人热血沸腾!
诸葛亮见他如此,忙放下了琴,上前扶住刘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