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3)

2018-02-15 艾草

  诸葛亮摇头:“孝直这病,因忧虑过甚而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岂可将荆州之事,全往自己身上归咎。此事之因系各种巧合,亮亦有疏失。”

  法正默然不语。自关羽败亡,荆州丢失的消息传来,他身为尚书令,自觉有谋划不周之责。原本就不好的身体竟至此发作,一病不起。

  此时大将殒落,荆州失去。刘备悲痛万分。法正偏又于此时抱病。朝野惶惶,直叹祸不单行。刘备当即就做出了东征的决定。满朝文武多有反对之声。首先赵云与黄权劝阻就惹恼了刘备。其余人见连赵黄二人这样亲近的功臣劝阻都不听,便沉默了下去,却也不愿表明支持东征。人人转而看着诸葛亮。而这向来治国有方,屡出良策的辅相忽然就没有了主意,只说此事宜慎重,且容筹划再议。

  于是文武官员们纷纷开始猜测诸葛亮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东征,不断找他议事,要他表态。诸葛亮竟称病在家,已连续七日,都不曾上朝,只还继续处理日常政事。这便使东征一事搁置下来,整个朝堂弥漫着风雨欲来前的寂静与愁绪。

  有人说,军师定有良策,劝得大王放弃东征。

  有人说,军师早打定主意支持东征。诸葛亮也算半个荆楚人士,心念故土。隆中一对,又是主张荆,益二州两路并进,北伐中原。他怎么会放弃荆州呢?此时定是在筹划军备粮草,如以往一样给大王足食足兵。

  可没有人料到,诸葛亮苦思无良策。在这第七日上,跑来拜访了病入膏肓的法正。

  “各种巧合么…?”法正苦笑了一下:“若是鲁子敬尚在,必不至此。若非关将军性情拘傲,激怒吴侯,也不至如此。若非两川与荆州路途遥远,信息来往延迟,亦不至此。若非在大胜之后,谁都放松了警惕,也不至此。然这都是我早该想到的…”

  诸葛亮摇头道:“谁能料到孙权吕蒙短视近利如此…为夺荆州,竟不惜与我主结仇。况我等并非没有想到,只是在请关将军撤军回防的书信发出时,便已事发…事情发生得太快。而今之计,你我二人当协力挽回局面…孝直若再自责,空使病情加重,不是更令主公悲伤?更置风雨飘摇中的大汉基业于何地?”

  “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我这病好不了了呢?”法正笑道。

  “……”诸葛亮默然握紧了法正之手。良久方道:“孝直何出此不祥之言。”

  法正涩然一笑:“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军师不必安慰正了。”

  * * *

  二人默然相对。法正望着诸葛亮,有些神游物外,不禁回忆起数月前定军山下之事。

  定军山一役,汉军斩夏侯渊,夺取汉中。大营中热烈欢腾气氛持续了三日三夜不休。大军欢庆修整,准备班师。正是落日镕金之时,将士们饮酒高歌,却不见了刘备。这位勇武厚重的汉军统帅,不只是一国之主,更是一名爱恤士兵的沙场老将,每遇交战,矢石俱下时更身先士卒。

  就在不久前,刘备率军与曹操交战,魏军矢石俱下。战况如风云瞬息万变。势有不利,法正当即建议刘备撤军修整,来日再战。不料刘备军人血性已上来,盛怒不许。法正知道言语劝阻无效,便喝退身旁护卫,撤去盾牌,自己放马冲到刘备面前,一介文士,只着轻铠,箭雨中昂然直视着他。

  刘备一见,猛然想起了身死箭下的庞统,只急得高呼:“孝直避箭!”

  法正怒目高声道:“明公亲当矢石,小人何敢避死。”

  刘备无法,只得道:“孝直,我们一起回去。”

  于是汉军撤退,来日经黄权策划,法正出谋,刘备定计。黄忠一战而夺取定军山,斩夏侯渊。此一役就此大胜,曹操撤军,汉中归刘。

  当此大胜,举营欢腾之际,怎能不见了主帅?黄忠碰了碰身边的法正:“孝直,你说主公哪去了?”

  “吾亦不知。”法正起身:“我去找他。”

  法正确实不知刘备此时在哪里,只得先往中军大帐去寻。入得帐来,果见刘备独自坐在案前,手拿短刀,身边放着几束芦草,不知在雕刻着什么物事。

  “……”

  刘备放下手中忙活,抬起头来向他招手笑道:“孝直。”

  法正内心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在这庆功之际,主公竟想着给阿斗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