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62)

2018-02-15 艾草

  “立了何功?”诸葛亮笑摇羽扇,意味深长地望着诸葛恪:“让他们造谣,说吾要谋反,就是立功?恪儿以为,此等言语,陛下会信?”

  “哈…叔父果然料到。”诸葛恪笑道:“就算陛下不信,成都百姓军民若是信了呢?”

  诸葛亮点头而笑:“恪儿聪明。懂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可惜你煽动黄元进攻成都一计,也是白费心思。”

  诸葛恪愕然。大军交战,道路不通。自己绕道从南中入蜀,若非黄元放行,便来不得成都…诸葛亮早就料到。且自己的计谋,亦一样也没逃出诸葛亮预料之中。诸葛恪不免又多生出一分敬佩,当下不露声色笑道:“我怎么白费心思了?黄元若攻成都,南中趁机动乱,一同杀来,包围成都,叔父想怎么处置?”

  “何必处置。”诸葛亮笑道:“隔山观虎,何等泰然。黄元素性凶暴,对百姓毫无恩义,南土怨之。他若进兵成都,高定必乘虚袭其后。他怎敢妄动?”

  “……”诸葛恪哑然无语。

  “恪儿啊,造谣一事,不可率性,得要顺势而为。”诸葛亮摇着羽扇,笑望诸葛恪:“吾早已派人去南中与汉嘉搧风点火,加重两家猜疑矛盾。如今黄元顾虑其后尚来不及,怎有余力谋成都?”

  “……”

  “心服了?”诸葛亮又逼近自家侄儿一步,冷然道:“恪儿,且不言两国交战,吾对敌国潜入的奸细不能姑息。你谋划不周,擅作主张,赔掉自家随从性命在先。又不辞而别,惹父母担忧于后。于国法家法,吾都不能不处罚你。来人--"

  外面两名相府随从应声而入,躬身等诸葛亮示下。

  但听诸葛亮严声:“压下诸葛恪,杖责二十,后院柴房里养伤思过。”

  随从对望一眼,心道乔公子幼时再调皮,也不曾被丞相如此重责过,当下应道:“是!”

  “你!如此逞威风,滥用私刑!算什么好汉--!”诸葛恪破口大骂。诸葛亮正回过身去,打算继续处理政事,闻此又回头,走到诸葛恪面前:“恪儿,还不知错?你聪敏善辩,更有才略,为孙权所喜爱,伴读世子,日后或可官至卿相。如此率性而为,侮上傲下,就不怕祸及满门吗?叔父今日多训诫于你,怕你也不会听。我只问你,你父为何给你起这名字?何为恪?何为元逊?说不出来,再加打十杖。”

  蒋琬心想,这还会难答吗?丞相执法虽严,然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若诸葛恪肯认错悔过,丞相许会酌情减刑。简单不过两句话,这孩子不会硬气到连几个字也不肯答吧?

  但见诸葛恪傲然盯着屋顶。任诸葛亮等他半晌,就是骄傲得不肯答一个字。

  诸葛亮见此,终于徐徐道:“恪,有谨慎而恭敬之意。汝父望汝谋划深远,谨慎思虑。为人恭敬,少些轻慢。元逊之意,更明显不过,是要你学着谦逊,收敛这一身傲气。”说着他又吩咐随从:“杖责三十。不得打轻了。”

  “是!”

  “你!混帐!父亲尚没有如此责打过我,你怎敢—”

  诸葛恪骂不绝口,被侍从拖拉着带下去后,蒋琬见诸葛亮虽神色尽力维持如常,可手中羽扇已自微微颤抖,足见是气得厉害了。蒋琬微愕,诸葛亮君子如玉,自来温和如风,稳重如山,几乎没见他发怒过。如今怎为一个后生小辈气成这样?他长揖道:“公子年幼不晓事,丞相何必为此动怒?”

  “我岂是为他而怒。”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方开口道:“兄长并非不会教养子弟,然恪儿不是他所能教导掌控的。每每要看在孙权喜爱这孩子的份上,留三分情面,不敢骂多了,打重了。他曾感叹恪儿虽然才高,然并非保家之子。我今日一见他,更觉兄长所言不差。只恐这孩子将来太过刚愎张扬,连累兄长一家。早知如此,我当初不该看乔儿乖巧,讨了他过来。若带着恪儿在身边教导,或许他还可成为可用之材…”

  “丞相…忧虑深远。”蒋琬低叹:“恪公子竟得丞相如此厚爱。属下实在羡慕他。”

  诸葛亮笑意盈然,盯着他片刻。蒋琬若无其事弯腰抱起桌上诸葛亮批复完的公文,一溜烟走得没影了。留下诸葛亮摇头笑叹。

  * * *

  时近午夜,月华清辉遍洒大地,千里雪原上,三人纵马急驰。前方佷山漆黑山影遥遥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