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78)

2018-02-15 艾草

  他亲临火井,改善火井煮盐之法。由是盐铁业大兴。

  他设立锦官,大力推动蜀锦生产。而在当时以帛为市的曹魏,将大量购买成都的蜀锦。且不得不以直百五铢结算。如此一来,蜀中虽造大钱,但直百五铢与蜀锦却能流向吴魏两国,而两国物资财货进入汉国。如此则汉国民殷国富。百姓安居乐业。

  以至于还能够支持他们的皇帝发动东征这样的大战争。

  但听刘巴正色道:“陛下,当府库一空之时,造直百大钱,虽可解一时之患,终必使民贫国虚。如非有富国利民之法作为后盾,则此法万不可行。巴使民贫,而丞相日夜劳顿,力使民富:治官府,桥梁,道路,修都安堰,筑九里堤,休士劝农,改善火井煮盐之法,大兴盐铁。设立锦官,推动蜀锦买卖,皆是富国之法。”

  “而今陛下发动战争,大军在外,日耗千金。是使民贫。陛下亲征,固然劳顿,然丞相在内,必得殚精竭虑,力使国富以弥补此战带来的损耗。否则敌国未克,我国先溃。”

  “朕明白子初的意思。”刘备起身望着西方,彷佛透过千里之遥,能看见灯下他的丞相夙夜匪懈的身影。他是明白的,如今他拥有这一切,得归功于他那有着天下奇才,又为了汉国殚精竭虑的丞相。如此良相,虽管仲,萧何何以过之。

  “子初要朕罢兵,也希望丞相与百姓能休息。然而此刻罢兵,真能换来永久的平静?”他猛然转身,直视刘巴:“孙权反复无常,汉吴还能有真正的盟约可言?届时我两面受敌,不断受北方与东面侵扰,国家还有安宁之日吗?”

  “这就是陛下要灭吴的原因?”刘巴也是摇摇晃晃拄杖站起:“彼君臣互信,良将统兵,文武揖穆,要灭吴谈何容易?!便是能侥幸灭之,我必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力严重耗损之下,如何再与强大的北贼对抗?!”

  “向称能运筹帷幄,屡出奇谋的子初,现在也说此丧气之语?”刘备握住刘巴双肩:“朕与丞相如此信任你,而你竟先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纵有天下奇才,而无天时,地利之助,无能为也。即便明睿如陛下,天纵英才如丞相,抑或是巴…皆是如此。”

  “朕不信天命。”刘备断然道。

  “圣人必知天命。”刘巴毫不退让。

  刘备沉默片刻,仰头对着漆黑夜空,哈哈笑了起来。

  “子初啊,朕已过耳顺之年。犹不知天命。恐怕至死,都不会明白何为天命。”

  “…陛下!”

  “若知天命,朕原为市井之民,便不会去与公侯出身的群雄争夺天下。若知天命,以我兵不满千,寄居景升幕下之时,如何还有抗击曹公之决心?!何况现在富有汉川巴蜀,劲旅五万!”刘备直视刘巴:“你总拿丞相来劝朕,当时孔明若非与朕一般狂狷不知天命,他怎会决心出山,与朕一起败于当阳长坂,一路随朕至今?!你怎知孔明不支持朕灭吴?!难道你比朕还要了解他?!”

  “臣…失言。臣死罪。”刘巴心内一寒,长揖谢罪。龙有逆鳞,刘备亦是如此。尽管为明主,亦有执拗不可劝之时。不知丞相在此,是否劝得住陛下…

  然而诸葛亮在千里之外。当如何劝。

  另外一位或能劝得陛下之人,法孝直,则已在九泉之下。

  他刘巴,如今当真无能为也。始知在天命之前,一个人是如此渺小。即便是天子,亦不能改变天命。但身为大汉天子,刘备却勇于与天命抗衡。一如他那怀抱天下奇才的丞相。

  刘巴深深意识到,也许这就是他与刘葛君臣二人最不同之处。他信天命,而刘备诸葛亮这一对执拗的君臣不信,至死都不信。所以他们二人生死相托,从不相疑,知己君臣,鱼水相得。

  宁可因逆反天命而亡,因泉凅而相忘于江湖,他们也不会因为意见相左,而放弃彼此的相喣以湿,相濡以沫。刘葛君臣有若蛟龙腾空,海纳百川,而他刘巴,无能抗此大势。正如马良曾经感叹,陛下尊兄有若日月交辉,自己便如星辰列宿。倘能相伴,便已足够。

  “然…臣还是要求陛下谨记一句。”刘巴最终仍是艰涩开口,一字一句:“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战争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臣若病重不起,不能巡营,则难保连营之法,不出破绽。陛下…若不退兵,必要加强固守,不能出半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