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现在正是时候了。
樊阿注视着刘备,不觉手中针袋顺着他的膝盖滑落到地面。他颤抖着去捡拾,却最终绝望地跪倒在地面,泣不成声。
“太医啊,今后,与朕一起搀扶孔明。你的责任,就是替朕照顾好他。这是朕的第一个嘱托。”
樊阿老泪纵横,叩首答应。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黎明之前,或许有最黑暗的风雨。但那恰是为旭日的东升而铺路。刘备含笑望着窗外渐渐暗淡下来的天色。他想自己如日暮将殒,汉国亦风雨飘摇。然幸而这些都是暂时的。他的丞相秉绝世之才德,日月之明,定将助宣重光,光照万民,以安天下。他最后要做的,是将这颗闪耀着光芒的星月,推上浩渺苍穹。
13. 观星亭
以往随从陪侍皇帝的人,文为侍中,武为禁军首领。陈到觉得,自马良逝去,这侍中之任,似是落到了赵云身上。陈到每日依然戎服临事,执行保卫皇帝,统领白毦羽林的职责。而赵云,他的经年兄弟,与他同样勇猛英武的将军,却每日着文服进出。若不识得他的,还会以为他是个书生。
曾有一段征战的岁月,赵云与陈到形影不离,护卫着刘备与他的家小。刘备尝笑言,他两人之武艺将才,甚至身量容貌有如双生子般类似。性格却一刚一柔。陈到刚烈简率,寡言忠厚。赵云温和平顺,思虑深远。
这一日傍晚永安宫中,陈到见赵云前来,二人相视一笑,陈到便先自回营去了。赵云入得刘备寝殿,但见自家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正在陪刘备说笑。赵广约莫十岁,见赵云来了,便跑过来扑在他怀里,笑道:“阿爷,陛下说要去观星亭走走,我们等你好久啦。”
赵云笑对刘备:“陛下,外面更深露重…”
“已是入春了,朕还没虚弱到那个地步。常年鞍马的人整天呆在宫中才要闷死。”刘备道。
赵云笑而摇头,取了外袍兜帽来把刘备包了个严实,扶起他缓缓朝外行去。赵广欢呼一声,拉着哥哥赵统当先跑在前面,直奔观星亭而去。赵云刚喝了一声放肆,俩孩子早跑远了,哪里理他。刘备笑而摇头:“子龙别这样。要事事讲究那么多皇家礼数,朕也得闷死。朕就爱看孩子们活泼欢脱的样子。”
赵云笑而叹息,扶着刘备缓缓行去。幸而观星亭不太远,片刻已走到。但见赵统赵广已等在山脚下。只是这亭子建在高处,要上去还得爬一段阶梯。赵云正欲唤侍人抬座椅来,刘备却摇头:“朕能自己爬上去。哪里需要那个!”
刘备出身行伍,一身军人的傲骨硬气,是不会因为当了皇帝,或者生了病就减却半分的。十五岁的赵统见此,过来搀住刘备另一只手:“我跟阿爷一起搀陛下上去。”
赵云见此笑而点头。父子二人搀扶刘备缓缓而上。赵广跟在后头,只听自家兄长在前笑道:“陛下的手真的好长!”
“放肆!”赵云笑骂。刘备亦是笑了,片刻后唱起歌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行军时的军歌。兵士们唱来互相鼓舞,增进彼此情谊,激励士气。他并非没有听刘备唱过。只是此时此刻听一个将老将死之人唱来,尚是如此豪迈不息,不禁使他哽咽,亦开口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赵统在旁,亦高声唱:“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君臣父子四人遂一面唱着歌,一面往上而行。到得观星亭上,赵云扶着刘备坐下,刘备拉着他坐在自己身旁,遥望白帝夜景。皆想起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他们也尝无数次这样一起在孤城月下,谈论如何绝处逢生。在军营中一起盯着篝火,大口啃食硬得要命的干粮。甚至,在随处可见白骨的荒郊野外,一起望着惨绿的鬼火大笑。
“子龙,”刘备片刻后开口,道:“朕有一个不情之请。你与叔至,日后分别,大概经年不能相见了。”
赵云与陈到情如兄弟,闻此却爽朗一笑:“就似陛下与关将军那样?”
刘备点了点头:“叔至与我说好了,朕去后,他守卫这白帝城。你…跟着孔明北伐。”
赵广在旁,小声道:“丞相…要北伐?丞相会打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