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援说到此,停了一下,但见刘备默默点头,方低声说下去:“纵有管乐之谋,孙吴奇才,然以一州之地抗衡九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陛下既心忧丞相劬劳,为何不令他暂守国偏安,自保可矣。”
刘备笑了起来:“卿以为,朕没有想过这一点?可是,孔明若不伐魏,守国自保,在他之后,可还有人亦具管、乐统兵治国之才,能以小国寡民,抗衡强国,北伐中原?想士元,孝直,皆良平之亚匹,云长,益德,汉升,孟起,皆不世之骁将,都是数十年之内所集合四方之俊杰,非一州之所有,而他们在短短几年内都先朕而去…剩下的只有孔明。”
射援闻此,不禁叹息。但听刘备又道:“孔明性情忠烈,他的子孙自当也如此。待他百年之后,国内无人可敌曹魏,一朝北兵南下,国亡城破之日,也是诸葛一家殉难之时…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我若令他守国自保,岂不是害他?”
刘备语气平淡,然而射援已是听得毛骨悚然,失声道:“陛下!陛下莫要多想!大汉国祚当延续千年万载,与天地同寿!
刘备深深叹了一口气:“所以,朕有时想想,不如罢相,让他逍遥于山水之间。如此,可免他为国忧劳,又保全后代。”
射援与众臣闻刘备此言不禁心下震骇。只觉皇帝对丞相之情重,竟尔如此,古来未有。
但听刘备继续说了下去:“可是,孔明是卧龙,是翱翔九天的凤凰,必将一鸣惊人,名垂千古。朕怎能剪掉他的双翼?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谁会忍心让胸怀千里之志的凤凰,不能展翅高飞,却要低伏终老于林泉之下……”
群臣面面相觑,他们昔日皆亲眼所见,陛下与丞相向来情好亲厚,只是不料鱼之有水,竟尔若此。彷佛之前静水流深,暗潮汹涌,他们不能得见。而今鱼跃水面,方见惊涛骇浪,至此而始。
眼见刘备说话许久,神色困倦。群臣起而告退,独留射援陪伴皇帝。
射援再与刘备叙了几句,但听刘备语声渐低,神色亦已疲困,他正想告退,让刘备休息,谁知老皇帝竟轻哼起歌来: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腔调是荆襄之地纯正的楚声。皇帝久病昏黯的老眼中亦神色凄楚,好象望着不知名的远方,见到了旁人所看不见的美景,看到了山水间他所思慕之人…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老人的歌声颤抖而无力,断断续续,却饱含着某种浑厚的,穿透人心的情愫。
“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
“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
射援想起来了,这首歌的上半阙,是流传于荆襄之地,诸葛亮躬耕隆中时所吟唱的歌。至于下半阙他却并没有听过。传闻诸葛亮有一副好歌喉,只是听过他唱歌的人很少。后来随刘备出山,忙于政事军务,亦再也没有人听过诸葛亮唱这首曲子。
昔日屈原赋离骚,思君王。而今日射援听来,竟是刘备这位帝王在思念他的臣子。如此之景,令他万分动容。他怔怔看着刘备不断重复吟唱,眼皮渐合,终于歌声渐低,不复听闻,沉沉睡去。
射援缓缓起身,躬身悄步而退。可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苍葱绿荫亭亭如盖,之间鸟语花香,枝头雀跃。午后柔和阳光丝丝透过浓密翠叶,洒在刘备那虽已老皱却仍不失英豪之气的脸上。皇帝的睡颜平静幸福,嘴角还带着微笑,嘴唇微启,停留在最后一音之上。他竟是丝毫没有病中愁苦的神情。彷佛是在睡梦中,期盼着不久之后那人的来到。
17.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
十六年前的江夏,月明如水霜满天。繁星缀饰的夜空广阔寂静。地上的军营中,庆功宴席上却是无比热闹欢腾。
赤壁之战大胜,刘备终于脱下战甲,身着淡金色华美锦袍,亲自在江岸迎候来归之人。过不多时见得赵云与诸葛亮乘一叶扁舟而来,而诸葛亮也早依他嘱咐,换上了深蓝色广袖华服。于飘逸出尘中更多一份端凝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