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换了一身朴素的衣服,不再穿得夸张炫富,也不骑马,走着路来到刘秀才刘地顺的家里。
刘地顺是一个老秀才,学问扎实,奈何考场不顺。
当初他还颇有家底时,连考三次,没能更进一步,只得安心回家再读。后来,他的娘子和儿子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将家业散尽,也歇了再考的心思。
若有人请他坐馆,他便去;若没人请,就在街上摆个写字摊儿,赚几文生活费。
他人虽不精明,到底还算正直,见到西门庆上门,也没有阿谀谄媚,只淡淡地问:“不知西门大官人有何贵干?”
西门庆朝他深深作揖,恭敬道:“想请先生进府坐馆,不知先生尊意可否?”
刘地顺想了想,问:“我记得贵府小公子才一岁多?”这么早就请先生,会不会太早了些?他的话说利索了没?
西门庆笑道:“小儿的确还小,但好先生却不多。我想早些请先生进府,若我平时有了难解的地方,也好讨教一二。”
刘地顺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河县人,自然知道西门庆如今权势极大,如土皇帝一般。
再者,他只是进府教学问的,谁来学不是一样?
学问再扎实,人品再正直,也得先有一口饭吃。他如今生计艰难,去谁府上教不是教?
当下,他便应了。
西门庆笑眯眯地送上礼物,恭敬道:“我在府里腾出两间房给先生居住。想来,先生也得收拾一下,三天后,我派小厮来接先生进府。”
刘地顺看了一眼礼物,见里面有他喜欢的笔墨之类,心里高兴,点头同意。
西门庆告辞回家,将之前分给温秀才住的屋子腾出来,重新添些摆设,腾给刘秀才住。
他喊来画童,吩咐道:“三天后刘秀才会进府住下,到时还派你去伺候他。你放心,他不是温秀才那样的人。若他有不对的地方,你来对我说,我给你做主。”
画童躬身应下。
画童刚走,玳安拿着府里的账本,走进来问事情。
春鸿管着书房,西门庆把前院库房的事情交给了玳安。
玳安之前虽然有些荒唐,但他对西门庆是绝对忠心的,就冲这一点,西门庆才肯把库房交给他管。
他倒是想过府里最好有个管家,但好的管家一时寻不着,忠奸又难辩。傅铭倒是自小跟随他的,但外面铺子离不得他,他只好把玳安提上来。
玳安捧着帐本问:“后院的账本,是十日一结还是一月一结?”
西门庆随口道:“随她,该多少银子就支给她。只是,你也盯着点,莫把我当瞎子,别闹出一两银子一个鸡蛋的笑话来。”
玳安咽了下口水,心想,您从小就是做生意长大的,谁敢在这上头动心思?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么?
玳安将账本翻了一页,指着其中某处道:“现在是月初,该去妓|院结银子了。”
西门庆皱起眉,问:“该结多少?有哪几样?”
玳安一一回复:“您之前包下的李桂姐,每月三十两;郑爱月,每月二十两。上个月您在养病,没派人送银子过去,再加上这个月的,合起来该给100两。”
“呵呵,”西门庆冷笑一声,想起妓|院那帮吸血虫就没好气,“把这项划掉,一文钱也不要再给。她们若派人来问,你就说是我的意思,让她们不需等我,自己接客罢了。”
玳安有些震惊,还是拿起毛笔将妓|院的支出划掉了。
“没别的事了?”西门庆拿起一卷书,“既然没事就出去,别打搅我看书。”
玳安临出去前偷瞄了一眼,见老爷正捧着三字经。
心道,老爷真是用功啊!
西门庆当然识字,他小时候在父亲西门达的指点下,从三字经学起,至后来的四书五经,但都不求甚解,学得潦草马虎。
等他决定充实自己的学问,不想再做草包时,最先拿起的就是三字经。只当重学一回罢了,他对自己说。
当他读到“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时,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
他捡了一条命回来,除了惜命惜健康,更珍惜时光。
这短短的12个字,阐明了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珍惜现在,把握时光,将来才不会后悔。
他心里万分认同,因此越读越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