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对俞琬笑道:“山伯谢过英焕关心,山伯来书院为的是读书寻求经世济民之道,不会因此失落的。”
陈夫子话音刚落,山长下来与学子讲述请来客座教习,夸赞此人经史见解超群,文章诗赋皆精,才名清誉,远播南北。
陈夫子有些不服山长夸赞,转过身来问道:“山长,请问请的是谁啊?”
山长笑道:“才女谢道韫。”
一众学子表情不一,英台竟是高兴到几近雀跃随着众人下山迎接教习。
英台在路上笑着对俞琬说道:“小十,谢道韫要来了,我终于可以见到她了!”
俞琬笑着打趣道:“你冷静一些,等下谢先生被你吓跑了可怎么办?谁来给我们一个才高八斗的教习?”
梁山伯笑道:“谢先生确实才名远播。”
英台对俞琬嗔道:“才不会呢!小十太讨厌了,”随即一脸梦幻的说道:“我啊!一直想见到她,我今后,也要像她那样,巾帼不让须眉!”
俞琬飞速扯了一下祝英台,英台看着疑惑看向自己的梁山伯,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遮掩道:“我,我是说,要向她一样才学渊博,名传千里。哈哈啊,对吧!小十。”
俞琬笑着点点头,看着疑惑消除向前走去的梁山伯,俞琬瞪了一眼英台并比划一下手势,向前走去。英台有些委屈的看了眼自家妹妹,跟上前去。马文才平常都是带着王蓝田和秦京生两个跟班,而现在大概是因为王蓝田诬陷自己一事远远地甩开二人。
王蓝田急的一脸的汗,他对着马文才谄笑道:“文才兄,你看那谢道韫,身为女子不好好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绣花种草等待男人上门求亲那才是大户女子应该做的。这谢道韫明明身为谢家宗室之女,却不知廉耻,抛头露面,竟然跑到我们尼山书院做教习,这是哪门子才女。”
秦京生拍马道:“就是就是,她不就因着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成名的吗?我看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
王蓝田更是不堪再接再厉:“听说她都二十七八岁了,还没出阁,大概是生得太丑没人要,只好拼命读书了。”王蓝田说罢与秦京生笑作一团。
马文才眼睛瞥向正向祝英台比划什么的俞琬,两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极其传神,心情似乎很不错的样子。两人长得都极为俊秀,让观看者都不仅喜笑颜开。缓缓勾起上唇的马文才的目光忽而就被王蓝田的笑声唤过来。
感受到马文才目光的王蓝田随着秦京生猥琐的笑着:“文才兄也是如此认为吧!这谢道韫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跑到书院让人看看她长得有多丑吗?”
马文才看着行为可鄙二人,瞬间感觉极为烦闷。明明按照之前的自己一定会赞同他们的说法的。
轿撵已到山门,只见那谢道韫从轿撵中走下,虽说不上国色天香貌美如花,确是窈窕淑女气质出众,特别是那双眼睛里露出的矜持自信的神色,竟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美感。一众学子竟是相继看呆。
俞琬看向身旁一脸与有荣焉的英台,再看看同样一脸欣喜的梁山伯,不由得摇了摇头,幸好幸好,这个梁山伯是真的呆。
课堂上,谢先生带学子学习乐府木兰辞说道:“这是北魏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俞琬记得自己穿过来之前这首诗仿佛也是初中时必背的东西,各中解说简直信手拈来。俞琬在纸上随手勾勒几笔就出现了一个马文才的Q版小像,悄悄点了点马文才,将画像推到他桌子上。
马文才面无表情的看了俞琬一会儿,拿起毛笔将小像从上到下一笔涂掉。
俞琬痛心疾首的拉过宣纸就听见英台正在说着她的想法:“先生,故事里的木兰之所以从军,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出于忠孝,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聪明勇敢,忠孝德行,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木兰最后还是回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闺阁之中,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挥洒自己的天地?而男人总把女人关在房里,不让其自主自由呢?”
我的个姐姐啊!你真是坑死妹妹不偿命的那种巨坑,这话你要不要说的这么感同身受啊!怎么就不知道忌讳一点呢?俞琬立刻放开手中被涂黑的纸张举手道:“先生,学生有言。”马文才淡淡撇了俞琬一眼转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