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笑道:“请讲”
俞琬略微行礼说道:“学生不认同英台所讲,”向后微微看了眼梁祝二人疑惑的表情对着先生说道:“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迫不得已之下决定代父从军。可是是什么导致年迈的父亲在‘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是战乱!这十个字之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白骨露野的惨状!而不是像英台感慨的被困女子论!自三国大量战乱消耗我族兵力,连年内战使得民不聊生,以至于胡族入侵,视我万众百姓如猪狗。我魏晋从江西移至江东,都城由洛阳牵至建康不就是因为中原腹地被胡人入侵!”俞琬声音凌厉,看着猛然一惊的英台继续说道: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身上披着冰冷的铠甲,在做什么?浴血奋战!与敌厮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可历经这么长的战争活下来的将士终究是少数,而英勇善战的木兰,无疑是及其幸运的一个。可是那些回不来的将士呢?”
“被战乱所苦的百姓呢?征兵!赋税!天灾人祸!他们在哪里?埋骨荒野,魂飘关外永不得安宁!女子,呵,男子保不得家国,你们可以想想,那些妙龄女子,稚嫩孩子,垂髫老人此时遭受什么?这首歌谣背后分明字字血泪!”看马文才和众多学子开始一脸认真的看向自己,俞琬道:
“后面‘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木兰不便明言。”
“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没有人关她,更没有人强求她,她回到故乡,不仅仅是因为身怀秘密终于不用提心吊胆的生活,也有着战争之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俞琬叹了一口气,笑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奋勇杀敌,保卫国家,孝顺父母,友爱亲人,木兰做到了众多男子都做不到的事情,让万千男儿忏愧,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自强一样可以撑起一片天!与其怨逮男子,不若自强于世。就像是先生,文才出众当今世上又有几个男儿匹敌?又有谁能将先生关在小小的闺阁之内,这天下之大,女子又何尝不能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书院学子,几乎都是为了出仕,可出仕为了什么,为了保家卫国,给百姓一方太平。身为男子,更应该像是木兰一样,忠孝英勇。而不是躲在父辈祖荫家族之下,欺压良善,无所作为!”
“说的好!”梁山伯拍案赞道:“就是这样。”
谢道韫思索良久笑道:“我先谢过英焕夸赞,英焕见解非凡,山伯与英台也同样没错,这首北魏流传的民歌,意在通过聪明勇敢得花木兰宣扬忠孝思想,这是中原文化的传统,难的你们三位男子,特别是英焕能说出这般见解。”
王蓝田在一旁不屑的哼一声扫视俞琬一眼,低声自语道:“马屁精!”随即举手傲慢的说道:“我有问题请教!”
在先生回应之后说道:“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先生乃女流之辈,何以有颜面端坐其上?让众男子屈居于下而面无愧色呢?”
俞琬站起身反驳道:“王兄所言非也,英焕曾在书中读过在我国土极西极北之地,王室皆有继承权,不少英明大帝都为女子。”
“而且,自我朝之上,三国时期才女诸葛亮之妻黄月英,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文韬武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孔明亦言‘吾之师也’。蔡邕之女蔡琰,文才非凡名垂千古。巾帼四杰——辛宪英,徐氏,徐母,李氏又有几人能及。”
“还有汉时阴丽华夫人,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开创了东汉王朝光武中兴的局面。邓绥,以女子之身统领东汉,在她执政期间东汉王朝达到鼎盛。窦猗房,历经汉朝三代,她奉行的黄老无为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此例子举不胜举。”
“王兄难道说身为男子便能轻视与她们?王兄以男儿之身处于其中又能做到如何?若是不如,王兄又怎能自持男儿之身侃侃而谈而面无愧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