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围了一个灰堆,将半燃的树枝藏在其中,留下火种,以防熄灭。小岛地气炎热,诸般野果甚多,无忌随手摘了一个,信步闲走。俞莲舟正盘膝在大石上闭目打坐,无忌远远的望着,待他收功站起,将手上的野果掷了过去。那果子去势甚缓,俞莲舟顺手接过,孰料野果在掌心跳了几下,拍的爆开,溅了满手的汁液。无忌扑哧笑了出来,道:“那边的山洞勉强可遮风雨,不如我们暂且住着罢?”俞莲舟如何敢与他同处一室,只是道:“你有伤未愈,不宜再沾风寒,我留在此间,却是无妨。”无忌长眉一轩,道:“好。”再不理会俞莲舟,自回山洞。
夕阳西下,日光斜照,淡淡的金光洒遍四周,无忌坐在海边岩石上,望着手上两柄盛传江湖数十载的神兵利器,伤感无限。父母被逼自刎身亡,义父孤零零独处荒岛二十年,自己流落江湖受尽欺凌,数十年来江湖上纷扰不休,皆是为了这把屠龙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句话流传江湖数十年,义父曾说屠龙刀之中,藏着一件武功绝学的大秘密,以他的聪明才智,双眼未盲之时已得宝刀,二十多年来,始终参详不出。义父既已不在,这双刀剑再留存世上,只会害更多人[rén]妻离子散,不如就此毁去。无忌一扬手,就要将刀剑投入海中,但甫要脱手之际,总是舍不得,叹了一口气,捧起刀剑,细细察看。屠龙刀是无忌自小见惯之物,倚天剑也没看出与众不同之处,心中想道:“所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现今刀剑同在我手,不如争上一争,看谁更厉害些?”一手执刀,一手持剑,运起内力,刀剑相撞,铮的一声响,两柄利刃同时从中断折,各从断口中掉出一样物事。无忌万料不到会是这般结局,张口欲待呼唤俞莲舟,但想到他正气凛然的神色,怨气难消,头一甩,也就不再管他。
无忌拾起从刀剑中跌下来的两件物事,细看之下,却是两块铁片,一块刻有“普渡桃花岛”的字样,另一块则是一幅繁复曲折的地图,沿路刻有极小的箭头提示,道路尽处分叉,尽头各绘有一本小小书本。铁片背后又刻有四排十六个字,每排四字:“武穆遗书,九阴真经,驱胡保民,是为号令”。无忌在武当山上,曾听太师父说起过“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之名,知道是前朝北侠郭靖仗之以抵御蒙古入侵中原的兵法武功。
无忌拿着铁片,怔怔出神:“所谓‘武林至尊’,指的自然是这部遗书。以兵法临敌,定能战必胜,攻必克,最终‘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那么‘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呢?自然是指这部武功秘笈了。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作威作福,世间百姓受其苦,自然会有人手持倚天剑,取暴君首级。”想到这里,无忌不禁凄然苦笑,谁能料到刀剑的秘密,会是这般荒唐的解法?这天下间,有谁如自己一般,对这双刀剑恨之入骨,无端端的同时毁了这两件宝刃?心中一痛,握着铁片的手逐渐用力,铁片呜呜轻鸣,如欲碎裂。
无忌想到此乃前辈毕生心血所聚,岂能因自己一念之差化作泡影,暗叹一口气,又坐在岩石上,细细默记背诵地图,直到确认无丝毫差错,在山洞内挖掘深坑,将刀剑铁片都埋了。
冬去春来,不觉时日飞逝,无忌和俞莲舟在岛上已过了数月。
这一日春光明媚,岛东几株桃花开得甚美,无忌正坐在树下研习圣火令上的武功,忽听海中鸥鸟大声聒噪,抬起头来,见远处海上一艘帆船正鼓浪向岛上驶来,那白帆上绘着大大的红色火焰,竟然是明教的船只。无忌呆呆的望着来船,心思如海潮般起伏不定,霎时之间,只想跳入茫茫大海,暂避来人。
俞莲舟也已看到船只,奔近无忌身边,道:“你失踪这许久,他们终于寻到这荒岛上来。”此时帆船已在岛外下锚停泊,一艘小艇划向岛来。无忌凝视小艇上的四人,面上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道:“我们走吧。”当先向海滩走去。俞莲舟见他衣衫单薄,并未随身携带屠龙刀倚天剑,道:“你的刀剑呢?”无忌脸一板,道:“扔海里了。”俞莲舟点了点头,道:“这等害人之物,毁了也好。”
片刻间小船划到,四名水手上得沙滩,皆是身穿白袍、头裹黑巾的明教洪水旗弟子。为首一人认得无忌本来面貌,心中大喜,在沙滩上跪下磕头,说道:“洪水旗庆元分坛坛主安崂,叩见教主。属下救援来迟,罪该万死。”无忌忙伸手扶起,道:“安大哥救在下于水火之中,实为大功一件,何罪之有?快快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