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究竟不是那等糊涂之人,明白再如何赵姨娘也别想越过她去,她的女儿是贵妃,她是皇帝的岳母呢。何况只要将探chūn过继到了自己名下,那和赵姨娘的关系越发淡了,不怕她能翻出天来。
很快,贾家就举行了过继探chūn的仪式,从此后探chūn就是荣国府的嫡小姐。
回京之后,太后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仁慈,完全收服贾家的心,她没有要求探chūn住在宫里,反而准许她回贾家居住,只是一应郡主排场俱全。连册封郡主的仪式都办得相当体面,大有盖过当日黛玉册封的势头。
择了吉日九月十八,由北静王亲自护送探chūn回贾府。贾家连摆了三天宴席,京城权贵一个都没落下的发了请帖。众人看见太后这般器重贾家,暗想元chūn册后已经不远,都拼命上赶着巴结贾家,一时间贾家风头无二。
唯有林家,对贾家比之前淡了不少,只命人送了贺礼,不管是黛玉还是墨涵都没有现身。
元chūn省亲之后,就下谕让姊妹们连同大嫂子李纨,兄弟宝玉都搬进了大观园居住。之前,探chūn一直住在秋慡斋。眼下是郡主之尊了,自然不能一大群宫女太监都挤在这么个小地方,贾母下令将秋慡斋及附近的藕香榭、紫菱洲等都给了探chūn住。原先住在藕香榭的惜chūn搬到了蘅芜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jiāo代下薛宝钗被元chūn送回来之后的qíng形了。
当时,元chūn一怒之下命抱琴即刻送了薛宝钗回来。抱琴跟了元chūn十多年,最了解自家主子的脾气,这次是彻底恼恨上薛姑娘了。所以抱琴也不客气,只点了一个太监临时充作车夫,一个年纪大些的宫女,押了宝钗和莺儿上马车,日夜兼程赶路,将宝钗送了回来。
宝钗经林墨涵一事,知道自己认错了人,错委了身子,现在清白已失,还要为人做妾,她即便没有黛玉、贾家姑娘的尊贵,也是娇生惯养着长大的,何时受过这样的屈rǔ,气怒jiāo加之下染了风寒。一路上拖着病体赶路,病qíng越发沉重,而那小太监和宫女本就鄙夷她,又急着回去jiāo差,不肯替她请大夫。回到贾家之时,宝钗已然高烧得不省人事,整个人狠瘦了一圈。
她知道自己的事qíng京城还没有传闻,若是传了出去她就别想做人了。还有贾家,他们要是听说了此事,自己遭殃不算,还要连累着母亲哥哥一起被赶出贾家。他们薛家这些年来铺子里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上次为了赎薛蟠出狱花了一大笔钱,家里根本就是败落的差不多了,不然她也不会铤而走险想将生米煮成熟饭,以至最终害了自己。
元chūn对于背叛了自己的人从来不手软,所以她不会给宝钗翻身的机会。送宝钗回来的宫女将宝钗勾引林王爷一事当着贾母、邢王夫人、凤姐、薛姨妈,甚至贾赦贾琏的面,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一点点细节都没落下。
贾母以前就知道薛宝钗不是个省心的,初来贾府之时使劲一切手段笼络人心,中伤黛玉,还不是冲着宝二奶奶的名分来的。贾母千防万防,好歹宝玉心里眼里只有一个黛玉,才没有着了薛宝钗的道。后来宝钗无端端的开始疏远了宝玉,自己还心里疑惑呢,好不容易看出宝钗将目光转到了林墨涵身上,不由觉得宝钗太自以为是了些。
她是看不上宝钗,但不容许宝钗一个商人之女嫌弃她的宝贝孙子,对薛家人的不喜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
邢夫人还好说,只是嘲讽的笑看着王夫人,她倒要看看这个二太太,自来将自己甥女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不知听到甥女这么yíndàng无耻会作何感想。
果然,王夫人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她是多么喜欢宝钗啊,甚至不顾身份悬殊想将宝钗给了宝玉,没想到竟是个白眼láng。她开始有些不信,可是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亲生女儿,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碍于人多,只是冷冷的瞪着薛姨妈,此刻才相信那句话:捅你一刀的往往是自己的姐妹啊。
凤姐倒是没什么,有点惋惜而已。本来宝钗是个不错的姑娘,人品才学能力样样皆好,不怕嫁不到中下等的富贵人家,可惜贪心不足,只能沦为妾室,还是个残花败柳之身,去了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份。
薛姨妈看着自己女儿病成那样,心痛得不行,再听这番话又羞又愧,一个倒仰直挺挺晕了过去。
贾赦贾琏两个色láng,想得自然不同些。薛家丫头看着端庄稳重,没想到骨子里是个放làng至极的女人,什么男人都能上。早知如此,他们何必顾忌,就该越早下手越好,现在到嘴的天鹅ròu便宜了不相gān的人,真是太可惜了。林墨涵那傻小子,居然那样的艳福不享,空生了一副好皮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