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这位是吐蕃王身边的裴大人。”墨涵笑着指点。
“见过裴大人。”
“咱们还是坐着说吧。怎么过来了,外边这么冷的天。”墨涵招呼裴大人落座后,与黛玉并肩坐在临窗的暖炕上,关切的相问。
黛玉略略有些不安,很快静了静心,轻声答道:“我不放心你。”
墨涵眼里dàng漾着满满的笑意,一五一十说道:“还记得娶了三妹妹的吐蕃王子吗?他于去年初继任了吐蕃王位。太后两月前飞鸽传信与三妹妹,让她说服吐蕃王协助朝廷平叛,后来又遣了使者过去。吐蕃王不了解形势,不敢贸然答应。正好裴大人与川中都督罗大人有点私jiāo,主动请命与这边接触,罗大人不敢拿主意送了裴大人到这边。”
“正是如此。几年前我们王来过一次中原,对这边的事略略听说了一些,知道太后手上实力并不是最qiáng的。我们两国虽然是邦jiāo,但涉及国家安危自然不会贸然行动,何况此次起义的三地都是极其重要的地方。我们王有心派我前来,说实话我也是来探虚实的,不过两边的势力我心里也有了数。林大人尽管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这个裴大人秉xing像吐蕃人,直来直去的没有一点隐瞒,实说自己来探虚实,谁厉害就帮谁,到让黛玉有点好笑,还真没遇见过这样有趣的人。
墨涵见过吐蕃王,对他的脾气有所了解,所以才敢把己方的大概实力展示给他们看,相信他们即便不帮自己也绝不会帮太后的,那样于他们没有什么好处。
“那你们王妃怎么说?”两年不见探chūn,黛玉对她的想法倒是有点好奇。
“哪个王妃,哦,是东王妃吧。”裴大人摸了摸自己稀疏的胡须,问向黛玉。
“呃,还有几个王妃吗?”黛玉不由愣住,毕竟中原男子可以纳许多小妾,但正妻一般都只有一个,就是偶尔有那平妻之类的身份依然低于正妻,难不成吐蕃不是这样的?
墨涵放下手中茶盏,与她解释起来:“吐蕃王有三个王妃,东王妃是三妹妹,西王妃是曼加的公主,中王妃是吐蕃人。三个身份平等,不分尊卑。”
三妹妹一直看不破身份尊卑,为自己争了一辈子,不知道发现自己夫君还有另外两个王妃不知是什么心qíng?黛玉轻轻一叹,看着裴大人笑道:“正是东王妃,她可有听从太后的意思。”
“是的。她的确劝过我们王,但我们王即使宠爱她胜过另两个王妃,也从来不会听女人的话。王怕她牵涉到这件事里边去,把她禁足了。”裴大人淡淡说着,似乎浑然不把一个王妃禁足放在心上。
“禁足?”黛玉一声娇呼,很快定下神来,略说了几句就告辞退下:“哥哥好生陪着裴大人,我先回去了。”
墨涵送了她到院外,看她走远了,才回来与裴大人继续商议。
“林大人,这么重要的事,不避着女人吗?”裴大人有点不解,应该说是很不解,中原不是常说女子不得gān政吗,只要相夫教子管好内院就行。
“我信任她,没什么可以瞒着她的。”墨涵不介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对黛玉的感qíng。
当晚,裴大人就快马离开了。墨涵回到齐飞院之时,黛玉已然歇下,不过没有睡着。
“怎么,在想三妹妹?”墨涵揉了揉黛玉的头发,脱了鞋上chuáng抱着她。
黛玉往里边躺了躺,半嗔半羞的问道:“你上来做什么?裴大人走了?”
“嗯。吐蕃那边不会有事的。幸好吐蕃王是个明白人,不然听信了太后的话对我们出兵,那川中陕甘两个地方都离他不远,腹背受敌就麻烦了。这样一来,更可以放开手脚了。”这是墨涵心里担忧了许久的事,没想到这么轻易就解决了,心下欢喜,神态间越见祥和。
“京城最近有什么举动吗?”黛玉点了点头,窝在墨涵怀里,拽着他的腰带闲耍。
“国库空虚,士兵抱怨不小,太后头疼得很。偏偏一时间又攻不下一个地方,估计是有点急了,再拖上一年半载她难保不自乱阵脚,那时候咱们就能一举拿下京城了。”没想到,太后比他想象的还要不济,不过也是因为她失了百官的心,真正愿意出谋划策的人不多,都是能躲多远躲多远。
“哦,只怕她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咱们离得远还好,刘王爷在京里太不安全,他若出了事咱们就麻烦了,到时候叫谁去当皇帝呢?”黛玉困意袭上来,讲话有点嘟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