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眸望着王夫人,轻轻击掌,旋又道:“恭人的心计手腕,实在出乎意料,却巧妙jīng细,天衣无fèng,无法不让本宫惊叹。”
闻言王夫人脸有欢喜之色,忙欠身道:“娘娘过奖了。”
因心底将金玉联姻当成头等大事,笑了一下,再开口时,声音中便有着急切之意:“既然娘娘没有异议,还请写下手谕,好让臣妇安心。”
元妃听了,脸上再无迟疑之色,即刻颔首道:“既然恭人将一切事宜都思量妥当,本宫当让恭人如愿才是。”说着,便起身行到窗台处,碾墨提笔,亲自写了一道手谕。
拿着明huáng色的卷轴,王夫人谢恩毕,因天色不早,依照宫规,不能再作耽搁,略说了几句闲话,便带着笑意,起身辞行。
天色渐晚,落日西坠,重重叠叠的宫殿,在成片暮霞的垂映下,渐渐幻映出无数的深色剪影,落下一片幽深如鬼魅般的yīn暗,王夫人的心头,却是一片畅快,几乎欣喜yù狂。
等待了这么多年的心事,终于一朝如愿,而那个眼中刺、ròu中钉一般的人,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从眼底彻底消失,人生至此,还有何求?更有何憾?
第54章:怨怼
求得元妃的手谕后,王夫人欣喜如狂,恨不得立刻便晓谕众人,却因回府后,已是暮色四合时分,只得勉qiáng镇定心神,等候来日。
到了第二天,王夫人清晨起来,便命丫鬟去薛家,请宝钗母女到贾母房中,自己梳洗整齐,便带着手谕,亦赶到贾母的住处。
及到了那儿,众人已经聚齐,贾母正携着宝钗的手,笑着道:“这些日子,你搬了出去,很少来这里走动,倒让我怪想念的。”
宝钗端庄一笑,正要回答时,因见王夫人行了进来,忙起身道:“姨娘好。”
王夫人颔首示意,上前给贾母行了礼,方笑容满面地道:“听刚才老太太的话,竟是很喜欢宝钗,倘若能得她长长久久在身边服侍,想来老太太心里必定是欢喜的。”
贾母久经风雨,听了这话,立刻察觉有些不寻常,却依旧面不改色,笑吟吟地道:“我倒是想这样,但宝姑娘本是要选秀的人,将来自然能攀上一门富贵双全的婚事,哪里能够长留在我们这里?”
听得贾母说起终身大事,宝钗粉面一红,露出羞怯之色,脑海深处,却浮现出那天在怡红院外,与水溶相见的qíng景。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薄薄的雾气中,他长身而立,剑眉入鬓,眼眸如星,清俊如斯,不必刻意修饰,一片高贵显耀之气,便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真是让人心动啊。
富贵双全,才貌出众,那样的男子,与辗转在闺阁梦中的良人,惊人的相似,惊人的吻合。
虽然那天相遇之时,他态度冷漠而疏离,但qíng愫暗生,芳心已动,连自己都无法遏制。
不禁遐想联翩,倘若能与他成缘,将来的日子,不但能拥有一个高贵的身份,还必定时时赏心悦目,充满诗qíng画意,美好一片。
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qíng却已系他人。
qíng缘错落,偏偏他心仪之人,还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黛玉,
这样的际遇,让她心里又恨又妒,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只盼着黛玉能从眼前消失,不再遮掩住自己的光彩,只盼着终有一日,再与水溶相逢时,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存在。
正心绪迭起之际,听得王夫人慡利一笑,声音轻快,似乎透着从未有过的愉悦:“老太太倒不必失望,昨儿个我进宫探望娘娘,闲聊之时,说起宝玉年已成丁,却还不曾定下婚事,实在有些不妥。”
“后来娘娘说,那年省亲时,曾见过薛家表妹,才色皆是极出众的,与宝玉堪配,又有金玉良缘之说,因特特写了一道手谕,赐下婚事,结秦晋之好。”
这番话说下来,不过片刻功夫,却已经激起千层làng。
宝钗眼皮一跳,面上虽是镇定自若,心中却早已经千回百转,隐约氤氲出一丝欢喜,却只是淡淡的,更多的,却是感慨和叹息。
她与宝玉,年少便已相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xingqíng模样儿,彼此都是知晓的。
宝玉是荣国府的嫡子,身份显贵之处,自不可言,人长得也清秀温润,难得的是,对待女孩的时候,总是殷勤用心,又温柔又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