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暗自柔肠百转,默默出神,李稹已经抬起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只觉得,有一份qíng愫,已经悄然无声地种下,再也不能抹去。
不过,为什么要抹去呢?对着这样出众的女子,他宁愿沉醉于世间qíng事里,即便无法自拔,也甘之如饴。
目不转睛地看着佳人,唇角划出怡然的弧度,原来,只要有她在身边,万丈红尘便会绝尘而去,而自己的心,会像拥有了整个世界一般满足,似乎再也无yù无求一般。
不,也不是无yù无求,在他心灵最深处,到底还是存了一丝殷切的祈望,只盼岁月静好,现世安宁,而眼前明媚爱娇、卓尔不凡的佳人,能永远留在身边,再不离去。
繁华深处,两处心思各沉吟,却是截然不同,而属于他们几个人的故事,也将在新的一年,徐徐掀开。
因果循环,报应不慡,谁会为薄待谁付出代价?qíng海沉浮,甘之如饴,谁是谁的弱水三千,谁会为谁一生无悔?
抬眼处,天边烟云几重,凝眸间,前路幽幽莫测。
第20章:风起
一入宫门深如海,悲欢喜怒唯心知。
探chūn此人,身份虽然是荣国府二老爷膝下的三小姐,但因她是赵姨娘所生,即便贾母、王夫人善待,但因出身有瑕,到底比不上名正言顺的闺阁小姐,平日里底下的人说起来,虽然不敢轻视,却也不如对待正经小姐那般尊敬。
身处人qíng淡薄的贾府,见惯府中的尔虞我诈,探chūn深知权势的重要xing,因此争qiáng好胜、出人头地之心,不免比寻常人要qiáng烈很多,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不得不耐心忍耐,尽心奉承王夫人、贾母,以求平安度日。
时来运转,可巧在她及笄之年,元妃突然下了旨,将她与黛玉同时传进宫,又有引荐两人伺候帝王之意,虽然明知道,元妃是以自己为棋子,但因能够出人头地,探chūn心里的欢喜期盼,当真是无法言喻,只盼着能尽快入皇上的眼,攀龙附凤,成为人上之人。
然而入宫多日,虽然已经与皇帝见过两次,但皇帝对她的印象并不佳,就连元妃本人,亦渐渐失宠,失了君心,无疑令她的处境雪上加霜。
事qíng如此峰回路转,当初的期念有多qiáng烈,如今的失望惆怅,便有多深切。
凤藻宫真正冷寂下来,除了太后偶尔打发人过来瞧一瞧之外,便只有太医定时过来诊脉,往日趋炎附势的宫女、内监们及品级低一些的妃嫔,察言观色,不但不肯过来,还避之唯恐不及。
探chūn的心神,在心急如焚的等待下,渐渐冷淡下来,然而心底对荣华富贵的热切期念,却丝毫未减,加上那天在朝云宫里,亲耳听到李稹说,他对贾家失望透顶,将会有所行动。
因为预先知道了这个消息,探chūn便明白,别说进宫容易出宫难,便是能够出宫回府,面对盛怒的帝王,日子也一定不好过。
有了这些思量,探chūn心中就算有再多的委屈,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按捺下来,守在凤藻宫里安静度日,闲暇时陪元妃说话闲聊,静候机缘。
而元妃那边,自从失宠后,因为太过了解李稹,明白他一言既出,绝不会收回,更是心急如焚,一脸愁容,虽然不曾落泪,但日夜忧思,坐立不安,连平日里最喜欢做的梳洗妆扮,也没心没绪,打不起jīng神,落得一身憔悴,再也不复往日的娇媚容颜。
日子在焦虑不安中一点一点流逝,这天起来,探chūn打扮整齐,皱眉用罢早膳,方收拾一番,行到元妃的寝宫相陪。
一时进得寝宫,见房内并无侍女在侧,只有元妃一人,身上穿着宽松的绸衣,头发挽起,只以一枚珊瑚嵌珠金钗扣住,十分随意,斜倚在靠椅里,半阖着眼睛凝神思索,身形萧索而落寞,似负荷着无穷无尽的忧愁。
探chūn见状,心中不免也甚是难过,想了一下,便抬手挥退身边的侍书,方踏步行到元妃面前,屈膝行礼,关切问道:“今儿个娘娘起得好早,可用过早膳了?”
元妃听到她的声音,徐徐睁开眼睛,看她一眼,方勉qiáng笑道:“已经用过了,只是没什么胃口,吃了一点,便让内侍都撤下去了。”
探chūn听了,一时默默,心头又是伤心又是难过,半晌方开口,劝慰道:“娘娘是有身孕之人,凡事都该往宽处想,再怎么样,还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要紧,毕竟,娘娘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嗣,只要能顺利产下,皇上必定会回心转意,善待娘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