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名声,本比xing命还重要,尤其,林姑娘清贵如斯,更该留心一些才是。今后,你不可再将对林姑娘生qíng之事挂在嘴边,不然,林姑娘名声受损,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弥补。”
“至于林姑娘的诗词,更不可在众人面前提起,你当知道,林姑娘这样的女子,本是世间少有,但是,权势超于你之人,却是比比皆是,一个不留意,便会使林姑娘陷入险境,到时候,你如何能护她周全?想来,你能够做的,只是扼腕叹息,悔之不及了。”
话未听完,宝玉额头已经汗水淋漓,忍不住举袖去擦,半晌才稳住声音,躬身应道:“王爷慧言指点,宝玉自当时时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水溶这才微舒眉心,点了点头,泠声道:“如此很好。”
说着,拿起折扇,细细看着《问jú》,默默出了半日神,最后微微闭了眼睛,将折扇推到宝玉面前,沉声嘱咐道:“这柄扇子,你要仔细收好,不可再让其他人瞧见。”
宝玉忙不迭地答允下来,伸手拿了扇子,收进袖中,一副谨慎的模样。
水溶又沉吟须臾,伸手敲了敲桌子,语意低沉却郑重:“之前本王曾答允过,会斡旋林姑娘终生之事,本王一言既出,绝不反悔,你且回去,候本王想一想,看有什么办法罢。”
宝玉闻言,不敢再耽搁,连忙站起身来,说了几句感激的话,方出言告辞,转身自去了。
第29章:月下漫思
是夜,月色清华,如轻纱一般,淡淡透进窗棱,铺泻一地,清亮而幽静。
明雅苑的书房里,灯火通明,水溶执了湖笔,在宣纸上默写《问jú》一诗,一笔一划,写得极其认真,极其专注,仿佛倾尽了全身的心力一般。
待写完之后,水溶将宣纸拿在手中,长身立于窗前,默默出神。
唇角轻扬,含了一抹淡淡的笑意,水溶修长的手指徐缓从诗句上划过,反复吟诵,觉得字字珠玑,激赞不已,更有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慢慢溢上心头,让他难以自持。
正心眩神迷,不知今夕是何夕之际,却有少女的声音飘然而至,清脆如huáng莺出谷一般:“哥哥这般入神,不知在看什么宝贝?”
人未至,声先入耳,却是水溶的同胞妹妹——郡主水湄。
这水湄今年刚满十二岁,虽然年纪小,却生得娇美轻俏,也jīng通文墨,知书达礼,颇得长辈爱宠,尤其是宫里的太后,更是将她当成亲生女儿一般。
这般万千宠爱在一身,所幸北静王府家教甚好,水湄并不恃宠而骄,不过略有些活泼好动,常爱打闹玩笑罢了。
听到话语声,水溶这才从迷梦中清醒过来,定一定神,转头看着渐行渐近的水湄,唇角笑意浅微,不答反问道:“这么晚了,妹妹怎么还有空过来?”
水湄眉目灵动如珠,抿唇而笑:“湄儿一时睡不着,索xing出来游逛一番,看见哥哥这书房亮如白昼,便过来瞧一瞧咯。”说着,便行到水溶身边,径直伸出手,来抢水溶手中的物件。
水溶猝不及防,宣纸竟被她抢走,心中着恼,瞪了她一眼,皱眉道:“你这xing子,竟是越发乖张,没有半点规矩。”
水湄嘻嘻一笑,并不理会他的责怪之词,只将宣纸展开,凝神念了一遍,又细细品了一会儿,不由击掌道:“这诗写得真好,天然一段清傲之气,尽皆流露出来,难怪哥哥看得如此着迷了。”
抬头看着水溶,眉心盈出一抹淡淡的颦纹,好奇地道:“古诗我也念过不少,这样清新脱俗的诗,还从未听过,想来,这必是今朝哪位才子的佳作,不知哥哥是怎么得来的?”
水溶微微一笑,道:“素日里你虽然爱胡闹,但赏鉴诗词的能力,还算不错,竟一眼看出这诗的妙处,不过,此诗并非才子所作,而出自闺阁女子的手笔,乃是贾老太君的外孙女儿林姑娘,现正居于贾府。”
水湄这才明白过来,赞许地道:“原来如此,能有如此佳作的女子,想来,必定是谢道韫、李清照之流的人物。”
水溶轻轻点头,眸中闪过几缕迷离,语意飘忽轻微,仿佛梦呓一般:“这是自然的,我一读这诗,心里便激赏不已,觉得今后咏jú之诗,再无人能出其右。”
见他神色恍惚,水湄怔了须臾,眨眼道:“极少有人能入哥哥的眼,更别说是女子了,唔,瞧哥哥如今这副模样,俨然已经对那位林姑娘敬佩得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