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着这静谧一言不发并肩行走,攸尔,只听燕旗开口道:“关于太子责苍云军守城不利一事,我想再听杨先生说一遍。”
“燕将军还想听什么?凌王所言无假,无非是太子为保圣上信任,权衡之下断了一直以来只是遥领的单于府这一臂。”无假是真,尚有刻意省略之部分,比如工部尚书事败后指使御史上书的就是凌王,也就是他杨聆蝉;再比如,太子明面上虽断苍云军三月辎饷,暗地里却遣了车队运送物资,然他为给太子树敌,暗中截断了——所以,那天燕旗在席上旧事重提,他才如此紧张。
燕旗自知纠缠过度,缄口不言,倒是杨聆蝉生了兴趣,问他:“这件事过去许久,燕将军不似小气之人,竟还耿耿于怀么?”
“是啊,”那大概是种武人的秉xing,不惜背负恶名,也要捍卫自己的信念,“我记得那个冬天,雁门驻地方圆十里内的树都没了皮,好多将士杀了心爱的战马,甚至连夷人的尸体都吃了,最后还有老弱妇幼在帐外请命,说杀了自己……我的养父也是那年在雪窝子里睡过去,再没醒来。”
乏味不过的语言,没有修辞,只安静地陈诉事实,流水般毫无起伏,却让杨聆蝉后背发凉——他当时只考虑到截了那些物资,能为太子又埋一政敌,以后或许有用,不曾想关外士兵如何度过……
文人的敏感加上内心愧疚,让杨聆蝉产生了感同身受般的寒意,他恍惚领悟到,自己就算宦海沉浮多年,终究还是金丝笼内的鸟儿,而燕旗这样的军人,是踩着同伴的尸体从修罗血场上爬回来的。
内心再波涛汹涌,话头还是得续下去,杨聆蝉勉qiáng挑了个话茬道:“燕将军有养父?”
“是的,我生父嫌弃我有夷人血统,不肯认我,直到半死不活被从战场上抬回来时才觉得自己还是该有个后,就把我托付给了同僚。”他淡然地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其实你们用不着处心积虑拉拢我,说不定等我回雁门关,过不了多久也就没了。”
心中五味陈杂到极点,杨聆蝉竟是一句场面话都挤不出来了。
街道上失了jiāo谈声,寂静再次占据主导。燕旗倒未察觉出杨聆蝉的沉重,耳听暗处飘来虫鸣声声,心qíng颇好地发觉自己好像有点领会到“聆蝉”这个名字的意境了,反正他的名字是随便取的,按军中惯例找个姓,回头又看到个牙旗,这便有了名……
无言中,杨聆蝉开始剖析自身。
当听到夜禁的街鼓声,冒出可以借此让燕旗送自己回府的想法时,他心中赫然是——挺开心的。燕旗是宫变成败的重要人物,他要接近,这个可以理解;燕旗是他没见过的人,他好奇想了解,这个也可以接受。但其中始终还有别样的感qíng,生根于那场犒军大赏,六军列阵前玄甲将军冲他跋扈一笑,那时便已存在了,任何理由都无法开解……
隐约的躁动鼓励长歌又起了个话头:“燕都护在凌王面前说琴曲是杂音,可是聆蝉弹得难听?”
能混到这个位置,话还是要会说几句的,燕旗道:“某当时未细听杨大人之琴音,并无资格评判,不过随口一言,大人莫要见怪。”
这话正中杨聆蝉下怀,“不怪燕将军,某当时也只信手胡拨几弦,确实不足为道……不若下次偷得余暇时,某为燕都护弹一曲,都护再来品判?”
燕旗只当杨聆蝉是被说杂音心下不忿,想证明自己。他对音律并无兴趣,心想先应付过去再说,就这么答应了。
燕旗这点心思杨聆蝉还是能猜到的,管他有没有兴趣,许了诺就有理由来,燕旗若想推脱,他杨聆蝉也有的是理由让他推脱不落。一边想着,他不自觉jiāo换了两手抱琴的位置,但抱琴太久,终究还是手酸,不知怎的,燕旗发现了他的窘困,说道:“我帮你拿罢?”
久违地,一种名为慌乱的qíng绪袭击了杨聆蝉,他忘了先推脱几句,直接就伸手递琴,燕旗不在意繁文缛节,接过琴就往肩上扛,杨聆蝉看不下去,忙出言阻止道:“燕将军,琴不是这样拿的!”
燕旗骤然顿住,“那是怎样?”
“像我方才一样抱着,”杨聆蝉知道与他解释不通,直接出手帮他摆起动作来,“燕将军身量大的话,单臂抱琴,手握底部,顶端靠在肩上,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