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萧峰慕容复同人)廿五史·俱摩罗天_作者:太史婆(66)

2017-12-18 太史婆

  萧峰回身望向众将,长出了一口气,沉声道:“放!”

  一个字,真不亚于轰雷闪电,登时众辽将都惊得呆了。连耶律莫哥也吃了一惊,问道:“大……大王?”

  萧峰冷然道:“所有俘虏,一并释放!所获战马,也按数择出四万五千匹来,教他们回乡!”

  众将面面相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好一阵,耶律莫哥揣摩着萧峰心思,劝道:“大王,战功事小,但这许多蛮族放回乡去,岂非是心腹大患?这……这事关国家,不可仁慈!大王三思!”

  又有几员老将纷纷道:“是啊,大王,咱大辽军历来征讨这些蛮子,毁其糙场,灭其部族,都可保数十年不起战事。要是放虎归山,后患……”

  “无穷”二字还未出口,萧峰森然一笑,道:“数十年不起战事,那么……数十年之后呢?”

  众将一窒,萧峰眼望长空,一字一句地缓缓问道:“数十年后,是不是又和今日一样,他各族兴兵犯境,杀一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辽国大好男儿,难道又要一个个浴血沙场,尸骨不得还乡才罢么?”

  风声呼啸,自烽火台上空远远掠过,台下却一片沉寂,许久,耶律莫哥才低声道:“只是……只是战例如此,若大王行事传到京中,必有人说有rǔ国体,gān系……非轻。”

  萧峰仰天长笑一声,道:“我堂堂大辽,岂难道靠这等灭族绝户的□□才能保国?!如此国体,不要也罢!”

  话说到这个地步,众将都知他志无可回,便是生xing悍狠者,亦不能不为他义烈所动,何况辽兵将多年征战,大半人想起风霜之苦、家园之乐,纷纷都低下了头,再不言语。

  微不可闻地喀啦一声轻响,慕容复双手不知不觉紧紧攥在了一起,十根手指抠入掌心,已然捏得指节发白。

  ==================

  明烛高照,中军帅帐之内却照见满室空dàng,寂然无声,萧峰尚在巡视众军,并未回返。这静悄悄的大帐,只有一个人独坐案头,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长长地拖在了地上。

  慕容复凝望着案上跳跃的烛火,点点火光在他眼前飞散,仿佛散成一片白日里明亮的天光,照见了大校场上,那数万本以为自己不是断头冰原、便是为奴异乡的俘虏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似乎又见萧峰提起手中长矛,对准城墙扬臂一搠,当地一声激鸣,直cha而入。那城墙都是垒土夯实,外有四尺厚青石护面,严冬一冻,硬逾钢铁,然一根八尺来长的长矛,倒有七尺没进,只有矛尖缨络,随风摇晃,便如眼前摇曳不止的烛光;甚至耳边,也仍能清清楚楚听到萧峰的声音朗然喝道:“一言既出,以此为志!”

  突然之间,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从俘虏群中爆发,直冲天宇。慕容复数月征战,听过天地间狂风bào雨,听过战场上震天杀声,更听过十几万辽军的得胜呐喊,然而竟无一种声音,比得上这一场欢呼惊天地、而泣鬼神!

  “大王在一日,我等一日不反辽邦!”

  慕容复长袖一拂,倏然立起,记忆中这震耳yù聋的欢呼,实已bī得他无法安坐;只是耳中声音犹自不息,仿佛又听到公冶乾的语声响起,思虑重重问道:

  “公子此去辽国,可是为那萧峰么?”

  “……辽室南院大王一职自来不封外姓,今日此人能居,权宠之隆,天下少及。楚王之事虽败,但若由此……能得此人为我所用,亦殊不失桑榆东隅之意。”

  “属下与这萧峰曾有一面之识,我观其人xingqíng高迈,非可以言语动者。然公子此去,只怕……只怕是非大耗一番心力不能成。”

  “二哥所言,我亦曾想过。彼时自当见机行事,以qíng动之,以势诱之,纵然用上一年半载,却也不为多。此间燕子坞及两京事宜,便jiāo你与邓大哥掌理,万不可误了我日前嘱托。”

  “属下遵命!……啊,是了,听公子言下之意,莫非辽国之行已有良策?”

  “正是。方今以辽之势,若谋其利,倒有上中下三策可行——

  想那南院大王为辽帝近臣,手握重兵,若他自起了饮马huáng河、踏破中原之心,以之劝上,料无不成。那时我们不费一人一力,天下动乱便唾手可得,此是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