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明教原称摩尼教,发源于波斯,于唐朝传入建寺,后因唐武宗灭佛遭严重打击,变成民间自发信仰,后改称明教,在唐宋年间均有多次起义造反之事,也没人将他们看作什么武林门派。
李寻欢说:“你说,我就听。”
“这里没有坐忘峰的秘道,也没有光明顶,更没有与武林人士的恩怨,别说你,连我自己都快要怀疑我这个光明左使是不是假的。”最后一句似是一半开玩笑一半迷茫,任是杨逍素来jīng明,对此事确是左右都想不通。
李寻欢问:“那你的女儿呢,你也怀疑是假的吗?”
杨逍蓦地站起,脸上骤然变色,眼神凌厉地瞪视着李寻欢,但很快他又冷静了下来,他在房中踱了两步,才说:“早在那个姓张的小子将不悔带到坐忘峰之前,我就已经不理明教的事务了,他们一个两个都以为我想当教主,哼,可笑至极,要不是当年阳教主有恩于我——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他们五行旗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而不悔……我只想将她好好养育成人。”
李寻欢轻轻叹气,说:“这么说,她就是你唯一的牵挂。”
杨逍默然不语。
“还是,其实你心里仍然放不下明教的兄弟。”
李寻欢用了肯定的语气,若如杨逍所言这多年的兄弟qíng义,以及言语间对明教的忠诚哪有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杨逍倒也没有反驳,只说:“不论如何,我已经说过撒手不管了。”
就在这时楼下忽然传来动静,两人登时一同留上了神,似乎是陆续有人进店打尖,前前后后来了有七八伙人,而奇怪的是没听到半点吵闹。
杨逍走到门边仔细听了一会,越发觉得不对劲,便回头对李寻欢说:“我出去看看。”说完,闪身出了房间。
李寻欢对这事同样感到十分可疑,但是他心里还顾虑着另一个地方,另一伙人。
杨逍没有直接去外堂,倒是绕道去了厨房,见到一个厨子一个伙记在急急忙忙地准备饭菜,他看了一下食物的份量估算人数也就十来人,不一会,店小二前来端菜,他拉住店小二看了一眼饭菜,问:“这位小哥,只有饭菜没有酒,你就不怕怠慢了外头的客人?”
“哎,大爷你不知道,是他们一个两个都特意说不要酒,真是的,我们客栈的酒那么出名——”
杨逍“哦?”一声,看着店小二来回跑了一趟又一趟,也不知道是第五次还是第六次,脚下一个不稳眼看连人带饭菜就要摔出去,杨逍一手接住托盘一手扶稳店小二的肩膀,两样都救下了。
店小二惊魂稍定,连声道谢。
“我看你也累了,我帮你跑一趟吧。”杨逍和善地拍了拍店小二的肩,顺手拿了店小二头上的帽子自己戴上,捋起衣袖,把衣摆挽束起来,他本来穿的就是玄色衣服,大晚上的骤眼一看倒也有几分杂役的样子。
没等店小二回过神来,杨逍就端着饭菜来到外堂,他低着头半哈着腰,迅速的朝堂内的各桌扫了一眼,和尚道士、江湖走卒、商贾小贩……嘿,居然是什么打扮都有,杨逍一边暗笑这也未免太显眼了,一边不动声色的端着菜朝桌上还没东西的桌子走过去。
杨逍放下饭菜,含糊地说了句“请慢用”便哈着身特意装作脚步虚浮的退开,那桌人压根没正眼看杨逍,饭菜来了就都安静地拿起碗筷进食,而其他桌的偶尔有人瞥了他一眼也没太在意。
杨逍退出外堂,将托盘和帽子还给店小二,顺口关心一下休息得如何,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诸如此类,店小二感动得差点没给他跪下来。
半晌,饭菜上齐,堂外的客人用膳完毕就陆续结账离开,杨逍又想从后门绕着出去跟上,刚出后门便见到李寻欢站在门边,似乎是在等自己。
“你怎么会在这?”
“你还记得别院的人吗?他们不久前从后门出去了。”
“你不跟着?”
李寻欢微微一笑:“不用跟,我听到他们说了。”
“别卖关子了,我看这两伙人多半要去的是同一个地方。”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李寻欢顿了顿,终于说:“他们要去的地方是灵州府衙。”
杨逍吃了一惊:“什么?”